复兴文学 > 君有九思 > 第八章 拜访杨家

第八章 拜访杨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常九思静静听着陈氏和玉蕊的对话,这个宅子的管家也算是熟人了,都是大伯身边出来的。

    说话间到了荣清堂,嘉娘正吩咐人布菜摆箸,蔡氏正抱着岚哥儿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的逗他玩,见到陈氏等人来了,逗着岚哥儿道:“岚哥儿,看,外祖母和小姨来啦~”

    此时已是未时正,常九思等人虽在马车上吃了午饭,但是路上难免潦草应付,此时早已饿了,蔡氏忙叫陈氏和自己坐在一起,常九思和嘉娘坐在右手,常思明和杨纪源坐在对面,常思忠和常思义两人坐在下首。

    常思明还在和杨纪源讨论着兵法,见人来齐了便入座。蔡氏道:“今日也没有其他人,便一起吃罢。”又问嘉娘岚哥儿吃饭否,嘉娘道:“岚哥儿午时已经吃过了,现在还不吃。”

    又道:“我准备的不多,一来现在时间晚了,等会去了杨家,晚饭又要吃。”

    陈氏道:“我们中午在路上也吃了,现在也不是很饿。”

    众人饭毕,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漱口,又有人捧过水盆洗手,常九思见这京中规矩比在家时多许多,慢慢照着漱口洗手,然后丫鬟又捧上茶来喝。

    常嘉娘又叫人送来了饭后瓜果,亲自捧给蔡氏和陈氏,常九思自拿银签子戳了小块的吃,只听蔡氏问道:“咱们什么时辰去你婆家?”

    嘉娘道:“在现在未正一刻,婶娘们先休息片刻,未时末启程去。娘放心,仁风坊和义修坊不算远,等会未正三刻走,大约申时一刻也就到了。”

    杨纪源补充道:“京师晚上没有宵禁,又临近端午节,南北两市都十分热闹,晚上也可以出去逛逛热闹。”

    常九思和两个弟弟听了杨纪源的话眼睛一亮,常思明看见嘴角微微一翘,道:“姐夫,你小心九思妹妹真的敢晚上溜出去,到时候婶娘可要找你算账了。”

    常九思立刻瞪了一眼常思明,故意道:“我才不是呢,小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大过年的溜出去,被我爹抓回来罚跪。”

    常思明清咳两声,道:“咳咳~那都是小时候的营生了,哪比的上你。”

    常嘉娘捂嘴笑道:“好了,你们两个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打开了话匣子,嘉娘问道:“今日程进去接你们进城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永宁公主的銮架?”

    “今天是永宁公主前往金国和亲的日子,不知道娘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个热闹?”

    蔡氏“哦”的一声,恍然道:“在城外确实遇到了,永宁公主是圣人的哪一位公主?”

    嘉娘收了笑意,说:“是先帝之女。”

    蔡氏忙和陈氏岔开这个话题,道:“你婆婆对你怎么样?”

    嘉娘握住母亲的手,道:“婆婆对我挺好的,太夫人也十分疼爱我。”

    众人说笑一番,到了未正三刻,早已套好了马匹车辆,众人前往杨府。

    蔡氏和陈氏各一乘四人轿,常嘉娘和常九思同坐一乘马车,常思忠和常思义一辆车,其余的丫鬟婆子紧随其后,常思明和姐夫杨纪源各自骑着马。

    马车上,常嘉娘抱着岚哥儿,对常九思道:“杨家是行伍出身,只有长房有一位小姐和你差不多年纪,闺名叫做采薇,二房也有一位小姐,不过已经出嫁了,我们四房,你姐夫倒有个妹妹,今年才10岁。”

    “你等会不要害怕,他们都是十分爽朗之人,杨家太夫人,你跟着我叫祖母就是。”嘉娘笑道。

    常九思认真的点点头:“我知道了,姐姐。”

    心想,杨家这么多人。

    常嘉娘又道:“太夫人曾经和杨国公上过战场,最不喜别人唯唯诺诺。我想她见到你想必会很喜欢。”说着理了理妹妹珠钗上的流苏。

    大约过了两刻,便到了杨府,三间朱红兽头大门,门口蹲着石狮子,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天策上将军府”,又有一石碑写“上柱国”。

    从东角门进入将军府,便到了一院子停下,换了轿子,直到垂花门前落下,有丫鬟婆子上前打起轿帘,常九思扶着母亲陈氏下了马车,早有人在此处候着了。

    一个衣着华丽的夫人领着十来个仆妇,只见常嘉娘下了马车就上前去请安:“娘。”

    又介绍道:“这是我婆婆,这是我母亲。”

    “我娘家姓刘,亲家夫人,可等着你来了。”四夫人刘氏上前挽着蔡氏笑道。蔡氏笑道:“劳烦亲家出来接我们了,思明,快来见过夫人。”

    常思明便出来做了个揖,道:“晚辈见过夫人。”

    刘氏点头赞道:“像你父亲,一样的英俊威武。”说着又见陈氏,便问道:“这位是常二夫人吧,夫人一路安好啊。”

    陈氏笑着还礼,道:“多谢四夫人记挂,一切都好。”

    又指着常九思和常思忠常思义道:“这是我的女儿九思,和两个小儿子,思忠、思义。”

    点到名字,三人皆出来给四夫人见礼,刘氏笑呵呵的说道:“都是好孩子。”

    说笑着刘氏将众人引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正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松鹤常青屏风。转过屏风,厅后便是正房大院五福堂,正面五间上房,雕梁画栋,两边挂着鹦鹉画眉等。

    门口立着五六个丫头,一见他们来了,都笑迎上来道:“刚才太夫人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帘子,一面道:“亲家夫人到了。”

    常九思一进屋便见到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人端坐于正中罗汉床上,便知那是杨太夫人。众人见过寒暄一番论了座次坐下。

    常九思之前听嘉娘和蔡氏陈氏聊天,也稍稍知道了一些杨家的信息,杨太夫人一共四子皆镇守边关,长子杨秀是天策上将将军兼冀州刺史,二子杨成封镇军大将军,三子杨兆战死沙场,第四子杨勇也差点战死,被大伯常宏救下,但是留下一身伤病,又有腿疾,再不能骑马打仗,杨兆的尸身也是常宏从乱军之中背回来的。

    为感谢常宏的救命之恩,杨家于是让四房之子娶了常嘉娘。

    “给太夫人问安了。”蔡氏和陈氏笑着行礼道,杨太夫人不等她们摆下忙叫人扶起来,笑道:“亲家夫人,快别多礼了。”

    又对嘉娘道:“源哥儿媳妇,快让你娘和你婶娘们坐下。”

    杨四夫人笑着一一介绍道:“我大嫂,说来也巧,和亲家竟是同姓,她今日和三嫂礼佛去了不在家。”说着指着一位青年少妇介绍道:“这是纪清媳妇,娘家姓王;这位是二哥家纪泽媳妇,娘家姓许。”

    长房大少爷杨纪清妻子是琅琊郡王氏家族,二房长子杨纪泽妻子许氏是鄱阳郡太守之女。

    王氏和许氏都笑着给蔡氏陈氏拜礼,陈氏蔡氏忙还礼,赞道:“两位少夫人果真是冰雪可爱之人,太夫人好福气。”

    杨太夫人呵呵笑着:“亲家不用客气。”又叹道:“当年常将军把老三和老四从死人堆里救出来,我们家都感怀在心,论理,你们是他们的长辈,受一礼也无妨。”

    蔡氏笑着给杨太夫人介绍常思明、常九思、常思忠和常思义。

    “小子给太夫人请安。”说着常思明利落的作了个揖,常思忠和常思义也学着哥哥给杨太夫人作揖。

    常九思也上前一拜,道:“九思给太夫人请安。”

    杨太夫人看着四人笑吟吟的说:“快起来。一点见面礼,大夫人、二夫人不要嫌弃。”

    说着叫人送上表礼,三个男孩皆是一色文房四宝并状元金锭子,常九思则是一对玉环。

    杨太夫人打量着常九思,对杨四夫人笑道:“这位常姑娘看着面善,倒像是哪里见过一样。”

    杨四夫人便也打量着常九思,常九思保持微笑不失礼,任由杨四夫人把自己引到杨太夫人面前,又送还至陈氏身边,笑道:“可见嘉娘一家都与咱们家有缘分呢,她姐姐嫁到咱们家,她又合了娘你的眼缘。”

    常九思坐在一旁,微微一笑。

    陈氏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笑着对四夫人和杨太夫人道:“九思长得不像女子之柔美,倒有几分像她父亲。”

    杨太夫人道:“说起来,常将军跟老二要过了端午才回来,常二老爷此次没有进京吗?”

    陈氏解释道:“外子去荆州办事了,要晚一些才到。”

    说话间一个小丫鬟到二少夫人许氏身边耳语几句,许氏站起来向杨太夫人道:“祖母,安哥儿醒了,我先回去看看。”

    杨太夫人听她提起曾孙,笑道:“快去吧,把安哥儿抱来玩一会。”

    许氏笑着告退。

    常九思打量着屋子里的陈设,有些自己看不出来是什么木材装饰,但十分端庄阔气,杨太夫人吩咐丫鬟道:“去把二小姐和三小姐请来,说今日有客。”

    过了一会,四个丫鬟伴着一位妙龄少女进来,上穿橘红半臂,下着蓝绿相间裙,笑盈盈的走进来,粉唇微启,笑道:“采薇给老祖宗请安,四婶婶万安。”

    另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小姑娘也带着四个丫鬟过来,生的玉雪可爱,身量尚小,一团孩子气。

    “这是我的大孙女,闺名叫做采薇;这一个是小孙女,叫做玉芬。”杨太夫人道:“快来见见你三嫂的妹妹九思。”

    常九思看了一眼陈氏,陈氏冲她微微一笑,于是忙站起来,互相见了礼,杨采薇挽着常九思胳膊笑道:“我今年十五了,姐姐叫我采薇吧。”

    常九思道:“我三月三刚满十五,姐姐叫我九思就好。”

    “呀,你比我小呢,我今年过年满十六了呢。”杨采薇笑道,又看常九思穿着银白如意团纹,穿着朱红黛蓝相间襦裙,腰间坠着青玉珍珠流苏禁步,头上戴着珍珠珠花,额间一朵红色小花,面如春桃。

    “九思姐姐好。”杨玉芬认真的说道,常九思弯腰笑道:“玉芬妹妹好。”

    说着杨玉芬害羞的跑到杨四夫人身边,又偷偷的伸出脑袋打量着常九思。

    “祖母,我带着九思妹妹去花园里逛逛吧。”杨采薇拉着常九思起来道。

    杨太夫人宠溺的笑道:“哎哟~人老了,说话你们年轻孩子不耐烦听呢。”

    杨家众人皆笑起来,杨采薇便撒娇道:“祖母又笑我呢,采薇这不是帮老祖宗分忧解难嘛,帮您照顾客人呀。”说着歪头笑起来。

    常九思寻摸着杨家的家庭关系倒是很融洽,杨采薇想必在家中也是十分受宠。

    杨太夫人便假做扶额,道:“那真是辛苦你了哦~快去吧。”

    杨采薇笑着挽着常九思出去,从正房出去右拐过去,后面是一处人工穿凿的水池,中间立着假山,四周种着各色花草,临水几株桃树盛开。

    杨采薇又问老家在哪里、几时出发几时到的,又问了宣城郡当地风俗,常九思耐心都回答了。

    杨采薇笑道:“我二叔家的大堂姐嫁的就是你们旁边的会稽郡柳家,去年荣姐姐出嫁的时候我跟船去的,你们南边特别潮湿,我每天都感觉衣服能拧出水来。”

    常九思点点头:“是呀,南方是很潮,特别到了黄梅天,雨水特别多呢。”

    说起家乡的事常九思不由对杨采薇心生亲近,道:“不过我来京师,又感觉北方太干了,总是想喝水。”

    两人边走边说着,远远看到一位身穿牙色大袖衫,秋香色宝相纹曳地长裙的夫人过来,身后跟着一群仆妇。

    杨采薇迎上去请安:“二婶婶万安。”又对常九思介绍道:“九思,这是我二婶婶。”

    “二夫人万安。”常九思道。

    二夫人看着常九思向杨采薇问道:“这是哪家千金?”

    杨采薇笑道:“二婶婶,这是嘉娘姐姐娘家的妹妹。”

    二夫人打量着常九思若有所思,又问杨采薇道:“太夫人在前面和亲家夫人说话吗?”

    “嗯嗯。”杨采薇点头说道,“四婶婶快去吧。”

    “那你们慢慢玩。”二夫人笑着向正房走去。

    常九思依旧挽着杨采薇说话,两人向左边石桥上去,正好二夫人走到游廊之上,常九思和这位二夫人目光相对,二夫人连忙若无其事的转过去了。

    这位二夫人倒像是认识我一般。

    常九思按下心中疑惑,和杨采薇在临水栏杆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