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刺客信条:梦华录 > 玖拾叁·棋逢对手

玖拾叁·棋逢对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昔日兄弟反目成仇,今日恩怨棋逢对手——

    ·

    ·

    ·

    五月十九日夜,东京。

    大街小巷里,行人走在积水上的声音啪啪作响,吵得叫他心烦。

    不知已经敲了几遍门,辛子骏住处里依然没有分毫动静。他朝里面张望,也没见着有甚么人影,里头也没有上灯。一切的迹象似乎都指向屋中无人,可不知为何,他只觉得站在这门口心里便惴惴不安,难以言喻的感觉笼罩着他,像是危险临近,又像是遗忘了甚么事情,总之不是个好的心绪。

    看来子骏并不在这里。他决定回去,去她常去的几个热闹处找一找。

    但刚要抬脚,便听吱呀一声,晚风吹开了的院门。

    门轴声响起来的瞬间,景年几乎是下意识地便将袖剑弹出了鞘,紧紧盯着院门裸露出来的黑色缝隙,直到看清并没有人出来,这才松了口气,甩甩手,把袖剑收回去。

    难为他敲了许久,原来子骏并没下锁?

    景年叫了一声子骏,见还是没人应答,便径自推开院门,往里张望。

    黑黢黢的院子,除了虫鸣,没有旁的声响。

    心中不安的情绪愈发地膨胀起来——他瞧见院内的屋门竟也是半掩着的。

    “辛子骏?”

    景年试探地朝屋内唤了一声。依旧没人回话。

    难道是昨晚淋了雨后,她病情恶化,没法起来应答了?

    带着自责,年轻人迈进院内,朝屋中走去。

    ·

    然而刚走进去,另一股异样的感觉便涌上心头:平常子骏总挂在门口的长刀并不在这里。

    奇怪,长刀去哪儿了?她淋了雨,又打得那么用力,哪里还有力气带着刀到处乱跑?

    看来她并不在家。

    可直觉告诉他:子骏不在,在子骏住处静静注视着他的,另有其人。

    ·

    ——。

    鹰眼之下,一切踪迹无处遁形。

    地上杂乱的脚印里,一趟积水未干的鞋印反射着院外的灯火,在鹰眼视觉中,显得金光熠熠。

    刺客抬起头,金色脚印的尽头立着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影。

    ·

    他心火乍起,腾身跃地,尖利的袖剑直直刺向那墙角里戴着斗笠的黑衣男子。

    那男子却并不躲避,只是直直地站着,像看小儿胡闹似的似笑非笑地看着满眼怒火的刺客。

    见此人并不闪身,景年反而犹豫了一瞬,谁知便就这一瞬也被男子纳入眼底,他眼前只黑影一闪,那斗笠男子便到了他身后。景年一惊,旋即收住步子跃上墙头,继而回身,却见院中空无一人。

    人呢?方才在他身后的人呢?

    正四处搜寻人影,忽听身旁一声口哨,景年循声看向右侧,便见那黑衣斗笠双刀银亮,正蔑笑着立在同一垛院墙上。因心下大惊:从前便知此人虽步法不稳,力量也不大均衡,但最是擅长闪击,一旦给出他反应的时间,他便能将力量重新收拢、汇聚、爆发,杀伤力只大不小!

    少年时期的记忆顿时浮现出来,可男子并不给他叙旧的时间,只是提起双刀便旋风般杀将过来。景年立即抽出短剑格挡,却被冲得脚下不稳,便咬咬牙跳回院中。

    紧追不放的男子亦跃过来,将年轻人逼得处处招架。

    院子里泥水冲积得坑洼不平,景年数次险些被水坑晃散架势。此人又是步步紧逼,那双刀打得他短剑几乎脱手,招式之凶狠教人防不胜防,每防一次,便被震得耳鸣,力量也随之削弱,如此反复之下,他竟只剩应付的力气,打得极为勉强。

    景年知自己眼下神思散乱,力量自然不足,若同他硬拼力气断断行不通,便好容易撤出身去,趁此间隙换长剑佯攻而来,接着趁他招架那佯攻之时,沉手直直向那人怀中一刺,继而猛地一挑,将双刀中的一把挑开去。谁知那人见被钻了空子,竟将另一把刀也丢出去,赤手空拳地便迎着剑锋就打。景年当即收剑,抬手架偏他那一拳,心中又恼:这厮如何丢了刀去?他是要赌我对他下不了手!

    二人便肉搏起来。没了双刀,此人套路愈发熟悉,年轻人试了几招,便心里有底,知道他这拳法仍同当年一般莽撞,便循着自个儿当年同他雪地对打时吃过的亏一一避去,慢慢地占了上风。

    那黑衣斗笠见他招式不同以往,因知此人不会再在拳法上上套,便收了招式,闪下两个勾拳,一个后跳同他拉开距离,站定大笑:“好拳法!”

    又将那依然戒备着的上下细细打量起来,满意道:“还以为你只知狼狈招架,今儿却懂得了随机应变的道理。不错,不错。”

    景年只冷眼看着他摘下斗笠、拉下面罩,并不收招,冷声道:“你怎么在这里?”

    “爷爷怎么不能在这里?”郑柘嬉笑道,“这地方又不是你家的,偏你能来,我不能来?”

    看他这样闲情逸致,景年只觉得心里莫名的窝火,却又无由头发作,便收了拳扭头就走。郑柘便在身后喊他:“哎!这就要走了?”

    “若无他事,告辞。”

    郑柘便笑道:“你问过我么,便说没事?”

    景年回头看他:“你想做什么,不是早就告诉过我了?‘二十日后牡丹楼见’,除了这个,你还有什么话要同我说?”

    郑柘道:“就剩不到五日了,哪来的二十日。”又上前来,“我是来提醒你,牡丹楼相见之日,旁人不论,你务必掩人耳目,万勿在起火之前露面。”

    景年立即警惕起来:“起火……你怎么知道的消息?”

    “我怎么知道?哈!”郑柘嘲笑道,“如今不比以往了,小子。兄弟会里的动静,我们早就探知得一清二楚,你以为关起门来说话,就能瞒得住我们?”

    “你是说——”

    “别打岔,听我说。”郑柘忽然正色,“前几日我托人让你别回府,你没再回去吧?”

    “为何不能回府?”景年反问。

    郑柘压低声音:“田信,你们的大管家,如今正处处盯着你的动向。这厮已和吕仲圣勾结到一起去,要对你不利。如今张景弘在外,只怕这二人已在你府上内外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要你回府,恐怕凶多吉少。”

    景年皱眉:“田信那厮与旁人勾结,我不意外,只是为何会盯上我?吕仲圣岁前才上任,那时我正假托择端先生名义‘云游’在外,田信亦不曾与我有甚么过节,我甚而还曾救他一命。”他思忖片刻,“难道是我在他面前走漏过甚么风声?”

    “他比你早来许多年,你以为你的身份有多好藏?”郑柘摇头,继而苦笑道,“——白一苛,你我曾经同生共死的好兄弟,他是田信的眼线。有他在,你在兄弟会的一举一动,田信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景年许久没有出声。

    “白一苛,还有被你灭门的贾家……自你告诉我他是‘叛徒’,我便猜到兄弟会几次不利都与他有干系。蔡相家宴之夜,恐怕也是他将消息提前告诉了禁卫军。”他啧了一声,“可我实在难以……”

    “难以接受是么?那我再告诉你,早在十余年前,禁卫军便依托贾家布坊做幌子,监视洛阳城刺客动向。”郑柘叹道,“可他为禁卫军做的事,又何止一次蔡相家宴?那一次,白一苛害得你身陷囹圄,又害得我险些死在那地牢里……我虽命大,没有死成,可地牢里多少酷刑又将我折磨得生不如死……”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他呢?我们在洛阳结拜了义兄弟,他前脚害惨了你我,后脚见你安然无恙,他便敢继续朝你下手!”

    景年不忍细听,压抑许久,却无法将喉头的话倾吐出口。便将那些憋了两三年的话儿往心底压了又压,只问道:“他如何向我下手?”

    “你在山东时,有没有在东昌府兄弟会主事苗秀才手里搜出过什么不该出现的东西?”

    郑柘提及此事,景年心中一沉,便知原先推测都已应验——向苗秀才告密一事,果真是白一苛所为。

    “是,苗秀才手里曾有过一张泄密的字条,附带着我的小像……我搜到这些东西时,便曾猜测或许是他做的。”景年皱眉,“只是,知道我去处的只有导师与几个负责报信的兄弟,白一苛并不知我去了何方、到了何处,又怎么向苗秀才泄密?”

    郑柘冷哼一声:“你怎知兄弟会里除了白一苛外,便没有其他眼线?”

    景年屏住呼吸:“兄弟会里到底有多少内鬼?”

    郑柘伸出手指,比了个四。

    “还有四个?”

    郑柘摇了摇头:“四十四个。”

    景年登时大惊,只觉得脑后脖颈脊梁骨齐刷刷地冒了一层冷汗,脚下没了底,浑身上下如裹针毡:兄弟会统共约摸二三百人,光是禁卫军安插进来的细作,就有半百之多?

    还有田信,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渗透进来的?三年前?五年前,还是十年前?

    这四十四人都是他的手下么?这四十四人里,会不会还有白一苛这般他曾无比信任的好兄弟、好姐妹?

    ……

    “两年来,难道你一直……”

    郑柘打断他的话:“这不是你该想的事,如何除掉这四十四个内鬼,才是你该寻思的事情。”他望望天色,喟道,“若我没有猜错,他们上线只有一个,那就是田信。田信又听命于谁人?张景弘、吕仲圣,或是张邦昌?管他是谁,只要有那个叫唐妤的在,我连田信都除不掉。”

    景年低声道:“——我来吧。”

    “你有甚么好办法?”郑柘看他,半是戏谑,半是认真,“从前只有石英杰他们几个,我们尚能应付一二;如今四十多人,你又要怎么分辨、怎么除去?”

    他没有回答,也确乎无法立即想出办法来。

    郑柘便也不再追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将斗笠戴上,预备要走。

    “算了,你回去想想,我也再想想。还有一件事,过了今夜,恐怕你们要放火烧了牡丹楼的消息就能传到吕仲圣耳朵里。此人与唐妤暗暗不合,若知晓此事,定会怕被唐妤抢功,并不上报。但只怕明日起,全城便会严管煤炭柴火等物,你们若要行动,便趁今夜火速置备好引火物品。若耽搁,便做不成了。”

    “知道了。”

    “还有,牡丹楼曾是防火台,楼阴有一口老井,井水直通汴河。你们要真去烧牡丹楼,便提前布好人在井水处等着,一旦烧到四周,便抓紧扑灭,不然沿着楼顶一趟下去……烧到最头上的那一个,便是皇宫。”

    景年不再回答,只看着他重新戴上面巾,仅余的一双眼在自己身上扫了又扫,才转向其他地方。

    “行了,爷爷走了。”他说,“有人托我给你带句话,让你珍重。还有,记得处处留神,这一回再给人捉了,就没人能救你了。”

    树影晃动,梭梭声起,黑衣无踪。

    ·

    又一夜无眠。到清晨,东京南郊。

    树木掩映间,临水的别院里竹声簌簌,曲径迂回,绕过影壁,满架画纸背后,画师藏在层叠山水花鸟之间,一茶一桌,独自对弈。

    听闻来人脚步,画师抬头,惊喜道:“景年兄弟!怎么今日有空来这里?”

    继而不待他说话,便起身将他连拉带拽地拽到院子里,将棋盘拂乱收起,兴致勃勃,“没想到你会来,真是来得巧!我正愁没有人一块研究研究棋艺,才将你这知己在心中想了一想,你就来了。”

    景年被强着拉到棋桌前,慌然推阻:“甫成兄,我今日是来……”

    “哎!来了就得陪我下会棋,要不然,我可没兴致听你说什么凡尘俗世恩怨情仇。”甫成不依不饶,将一碗黑子递过去。

    景年本就心烦,又自知会多少本事,因再推脱:“还是罢了,甫成兄不愿听,我便不讲。如此实在是强人所难。”

    赵甫成便笑他:“哪里就强人所难了?景年兄弟这般的出身,君子六艺岂能不会?——梁上君子也是君子嘛!”

    看他还是闷头闷脑的,便笑叹道:“好啦,若是不愿开局,你便执白子。景年兄弟,既来之则安之,你就下吧,有什么苦恼,尽管在棋局里讲给我听。”

    那年轻人才勉强地接过白子,捧在手里,像捧一碗粥:“我不懂棋艺,不会手谈,恐怕没法讲给甫成兄听。”

    甫成拂衣而坐,将茶水各斟一杯:“不懂才好,不懂棋,才招招见心。”

    ·

    语明规矩,二人对弈。

    ·

    赵甫成执黑子,张景年执白子,三百六十一点星阵陈列,黑子先发制人,落在方圆一角。

    白子紧随其后,亦步亦趋。

    甫成不语,黑子愈发密集,白子紧咬不放,黑白扭转纠缠,如同黑龙盘踞、白龙阻截,二子互相落吃,如同双龙斗法。俄尔黑子嫌缠斗不休,忽然飞占方圆对角一点,旋即白子方寸凌乱,分身而去,意图围追堵截。不料黑子并不恋战,竟又飞出抢占白后一点,大有后方突袭之势,白子左支右绌,一面强撑活气,以免被黑龙两面夹击;一面疲乏追赶,试图将落单黑子吞吃入腹。

    久而久之,棋盘上战局遍布,原本将黑龙追赶撕咬的白龙身躯被拆得零落散乱,白子被黑子紧紧围困,虽保住几口活气,却已是狼狈逼仄,进退两难。

    看着眼前苟延残喘的局势,景年叹了口气,将白子丢回碗中:“我认输了。”

    甫成依然没有说话,只盯着眼前黑子一片大胜的棋局,思索许久,忽然笑道:“你认输得好早,若是再下两步,只怕认输的就是我了。”

    “为何?”景年不解,反而叫这句话勾起了好奇心思,“甫成兄莫要安慰我,这棋盘上,白子已被黑子打得溃不成军,两步之内,如何逆风翻盘?”

    甫成将白子拿过来,又将棋阵看了两遍,突然将一枚白子直刺黑子腹地,凝神道:“你瞧这里。”

    “这里有什么奥妙?”景年凑过去看,只见那白子周围俱是层层黑棋,深入腹地的白子孤零零难以成军,只要周遭落下两颗黑子堵住仅有的两口活气,便会被吞吃而去。因纳闷道,“落在这里,你再下两个子儿,我就又输了。”

    甫成摇摇头:“区区一颗白子,便要我花两步吃去,不值得。”

    说罢,将一枚黑子落在白龙残躯附近,意图继续堵住气眼。

    “你要吃我剩下这一大片白棋?”

    甫成又拿起一枚白子,踌躇片刻,下在了黑龙残躯间一处难以察觉的断连点。

    “这是……”景年顺着白棋看过去,忽然一惊,“这白子竟然与左右两片残阵连了起来?白棋活了!”

    这一下,即将被黑龙包围的白龙残躯忽然凭空多出三个活眼,黑子飞来堵截,却下一步慢三步,如何也赶不上白子重新连接左右两翼的阵势。甫成便双手各执一子,黑白继续对弈,直至最后一子落下,白子已占尽黑子内外几处生路,原先形势大好的黑子反倒仅有一条通路能走,可在白子的一路追赶之下,黑龙头撞上棋盘外线最后一点,再无路可退。

    “一点孤星,不成气候;放其燎原,满盘皆输。”

    甫成喃喃自语,停下落子的手,将棋局看了又看,又摇摇头,将被击杀的黑子一枚一枚地捡起来放回碗中。

    棋盘之上,黑龙的躯体被清除殆尽,满盘的白与零乱的黑之间,那舍身直取敌军腹地的一点屡面险境,却安然无恙地现身在重重白子的拱卫之间。

    景年痴痴地看着那枚白棋:“好个甫成兄,你竟能下得这样一手神棋……”

    “非也非也,这好棋只有你能下得出来。”甫成玄妙一笑,“前半局里,你看似慌乱,实则早有布局之心,我将你每一招记在心中,便猜到你下一步会如何走。谁知你这厮,下到一半就要认输,我只好替你将下半局棋默写出来,再去应对。只是可惜,我应付了这么久,直到最后才发现,只要没能挡住那颗孤军深入的飞星,后面不论如何补救,都是无用功。”

    景年若有所思。

    “好啦,这局下得有意思,虽如狂风骤雨似的,可远比那些文来雅去的人下得有意思多了。”甫成收了棋局,拍了拍年轻人肩膀,“景年兄弟,我看你棋中心思太多,不如咱们借着河风去堤上吃几盅酒,借酒消愁,如何?”

    那厮望向河边,却并不起身。

    “唔……你要不愿出去,那便在我这竹林小院儿里歇歇脚。”甫成也不强邀,钻回屋中拿了两只天青的莲花盏,又取了半坛果酒,“尝尝这个,昨夜我自己吃了一些,现下天热,不好贮藏,不如与你分着吃了。”

    景年接过酒坛子,晃了晃,给两人杯中斟酒。一阵奇香扑鼻而来,他嗅了两嗅:“这是什么味道?”

    甫成开怀道:“这是闽地的奇花,名作茉莉,香得很,一花开去,百花无香。我藏了五六盆好株悉心栽培,现下开了大把大把的花,便晒干了,封在坛中,熏过七七四十九天,往坛子装入果子酒,才能闻到这样郁烈的花果香。”

    景年不由感慨道:“不愧是甫成兄,我吃了许多酒,都不及这一盅。”

    赵甫成得了夸奖,自然高兴,又拿了几样茶叶做的干点与他下酒。又坐定下来,同他道:“景年兄弟,今日你来找我,可是为找什么人而来?”

    景年一愣,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脸皮:“你怎么知道?”

    甫成笑道:“今早你神色匆匆而来,脚上泥巴还未干,站也站不住,一双眼满是血丝,我便猜你定是在外头跑动了一宿。方才对弈时,我稍一飞子,你就如同猛虎扑食紧追不放,生怕那棋子儿长翅膀飞了似的,观棋知心,我猜你心中一直慌着要找个什么人,生怕这人在眼皮底下跑了,是不是?”

    “是,我是在找一个人。”景年与他没有二话,老实承认,“昨夜,我从城南找到城北,又从城东跑到城西,却哪里都找不到。我心中难安,又不想回据点去……便找到你这里来了。”

    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探问:“甫成兄……你既如此神通,能从棋局中猜出我心中所想……可还能猜到此人身在何处么?”

    “嗯?我哪里有什么神通?我是画画儿的,又不是算命的。”甫成被这话逗得发笑,看他沮丧,又宽慰道,“不过,我虽不知你要找的人是谁,却知道世间一个玄妙的道理——顺其自然。命运无常,若是有缘,你要找的人自会重新出现在你面前,且顺其自然罢。”

    “有缘也好,无缘也罢,我只盼着她平安无事。”景年长叹一声,“近日兄弟会不太平,从洛阳回来起,我几乎没有一日能安生休息。甫成兄,今日能在你这桃花源里对弈吃酒,已是我不敢多想的奢望。若是有朝一日,我也能抛去这些烦恼,避世隐居,清清净净,像你一般自由自在……”

    “景年兄弟,”赵甫成截住他的话尾,“若是大事在前,切记心无杂念。”

    年轻人收声,轻轻嗯了一声,算作回应。

    二人一时无话,只举盏,望着汴河饮风。

    ·

    良久后,甫成微醺。

    “景年兄弟,方才我没有教你不痛快吧?”

    “怎么会。”刺客与他碰杯。

    “那就好……”甫成摩挲着棋盘,“方才对弈,我见你棋中隐隐藏着杀意,与你我第一次初识时你在画中显露的心境截然不同。在洛阳那几日,你说白一苛被杀,我便猜你回来后定要去找什么人报仇……有这样的杀意在,便不能向往明月清风。”他看向刺客,眼中满是担忧,“景年兄弟,我是一介文人,不懂得江湖恩怨,却会怕你心中那一口气撑不到底……人要靠这口气撑着才能活,你的气散了,便会像白棋一般被人杀个七零八落,红尘纷扰也好,与世无争也罢,便都与你无关了。”

    “我明白,方才是我一时脑热。”景年将酒饮下,郑重道,“甫成兄,你说得对,人要活下去,便少不得要憋着一口气……过几日后,我就要赴一场鸿门宴,但愿这口气能让我逢凶化吉。”

    酒水见底,二人起身,景年就要辞别。

    “既然如此,便将这个拿去。”甫成从棋碗里摸出一枚珠圆玉润的白子,递给景年,“这棋子,本是棋圣刘仲甫所用,后来给了官家,官家赏了我,是大宋无二的好东西。今日你既用的白子,便将这个拿去,但愿险象环生之时,这白子能助你如今日一般,后发制人,逢凶化吉。”

    景年接过白子,珍重地揣进胸前衣襟:“多谢,待我平安回来时,这枚白子,我会亲自还给你。”

    甫成点头,送客出门。

    ·

    ——时为政和七年五月二十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