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汉末风云录 > 第38章 杂话 2

第38章 杂话 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就要大亮了,你我先去洗漱,然后去看看那些草寇,有多少愿意留下来,完了再进一趟九原城。”尹铭简单的将今天的事情安排一下。

    “主公,这恐怕不妥。”钟繇说道。

    “如何不妥?”尹铭不解的问道。

    “主公,你我整个车队进九原城,若按商队算,再加上马匹,那进城的关税都不得了。”钟繇解释道。

    “那,这税金是怎么算的?”尹铭问道。

    “一匹上等骏马的入关税为三千钱,主公有八十三匹,咿呀!这马匹就要二十五万钱。若是加上二十余辆大车,光税金恐怕都得近百万钱了!”钟繇为尹铭将税钱算出后惊叹的说道。

    “嘶!竟然要那么多的税金?”尹铭闻言不禁吸了一口凉气,简直难以置信,自己就这点家当。如果是将这些马匹以及粮草卖了,那倒也不在乎这点税金,可是尹铭根本就不是个商人,这些东西可是他霸业的本钱,怎么能卖了。

    “我们又不是商队,这样不划算。既如此,车队就原地待命,我自去一趟九原城,接下来还有许多事要做,待我九原城回来再做打算。”尹铭想了想说道。

    “泽公子,那我们的营帐要收了吗?”洛叔问道。

    “留下一个大帐篷,其余的都收了吧。”尹铭说着对吕布及钟繇又道:“大哥、元常先生,你二人洗漱好了,就来唤我咱们去看看如何收编那些草寇。”

    “如此我等就行告退了,待会儿营帐之外再见。”钟繇及吕布告退而去。

    “噢!对了洛叔,你是找我吧?”尹铭牧送二人离去,望着洛叔问道。

    “是的,泽公子。这个包裹是夫人先前给我的,你收好了。”洛叔将手中的布囊交给尹铭说道。

    “洛叔,我就奇怪了,母亲出来时,我并未带任何东西啊?可是你看,我身上的这一套衣服,母亲说是她亲手为我做的,这怎么可能?还有,那几顶鲜卑帐篷,以及卧榻、矮几,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尹铭把布囊接过来,然后将自己的疑问一股脑的倒出来。

    “这有何奇怪的,你身上的衣服本来就是夫人亲手而制,不过一直交由我保管。你制定逃亡计划之时,安排我多带粮草兵器,却独独忘了带换洗的衣物,所以我就自作主张,将夫人为你做的衣服都带齐了。那四顶鲜卑帐篷,当然是我从鲜卑部落里带出来的,不然我们难道随便打地铺啊,你我倒还行,夫人可不能吃这种苦。至于那个卧榻和矮几,是我向甄先生的管家买的,连跑了两天,说什么也得让夫人好好睡上一觉。不过还没给钱了,甄管家死活不肯收钱,给了半天他都没要。”洛叔不耐其烦的解释道。

    “洛叔,听你的意思,娘还不止为我做一件衣服?”尹铭心中不觉一暖,望着洛叔问道。

    “当然,好几套呢,夫人就是想的周全。”洛叔笑眯眯的说道。

    “噢!对了,那些草寇怎么样了,都想好了吗?”尹铭看到小六不禁问了一句。

    “这还用想,也就主上宽待,换了其他的主子,那会这样。”小六不以为意的说道。

    “那你说说,换了其他主子会是什么样子?”尹铭听的好奇问道。

    “要是其他主子,肯定是收下我们再说,以后是打是杀还是卖,那就谁也不知道呢。”小六嘴里嘟囔着,接着又说道:“碰到好的,一日两顿饭是有的,打骂是免不了的,活也不能少干;要是碰到不好的,那就听天由命了,吃稀的喝剩的,打骂那是家常便饭。遇到这种主子,命好的拣个差事苦熬着,命不好的活不了几年。要不,谁还会跑出来做贼。”

    “唉!小六说的是啊,这些达官贵人哪里会在乎我们这些贫苦贱民。”洛叔接嘴说道。

    “哼!现在那些流寇、盗贼,有几个不是走投无路的贫苦贱民?我大哥也是生意人,所以我家算得上家境富裕,可就是因为得罪了士族李永,被其害的家破人亡,若非己吾典韦,家兄之仇都不知何时的报。”小六两眼含泪,咬牙切齿的说道。

    “典韦!你说典韦,那个己吾典韦?你认识典韦吗?”尹铭心中一跳,兴奋的问道。

    “当然,典韦与我同是陈留人,他形貌高大魁梧,勇力过人,性格喜欢四处游荡,好行侠仗义,与我大哥关系非浅,大哥被那狗贼李永残害,幸得典韦大哥为之报仇,否则凭我之力如何报的了这个杀兄之仇。”小六满怀伤感的说道。

    “你兄长如何与那李永接的怨?那典韦又是如何为你大哥报的仇?”尹铭闻得典韦大是起劲,也顾不得小六心中的伤痛了,古之恶来可是尹铭三国之中最喜爱的猛将之一,若能收为己用岂不心中大快。

    “还不是因为长信宫灯。”小六撅着嘴说道。

    “长信宫灯?是什么样子的?”尹铭失声惊呼道。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高两尺余,重30余斤。我仔细瞧过了,不是黄金的,值不了几个钱。”小六满不在乎的说道。

    “果然是它,长信宫灯。”尹铭两眼放光,嘴里叨唠道。

    “是啊!怎么了?不就是一盏灯吗,既不是金的,又不是玉的,主上怎么跟那些士族官吏们一样。”小六不免郁闷道。

    尹铭望着小六不以为然的表情,摇了摇头,那可是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啊!这还不算宝贝。那盏灯尹铭在博物馆见过,该灯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整件宫灯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长信宫灯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这样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女着广袖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座底部刻有铭文:‘长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内者卧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刘揭在汉文帝时受封,汉景帝时被削爵,家产及其此灯被朝廷没收,归皇太后居所长信宫使用。后来皇太后窦氏又将此物赐于本族裔亲窦绾。此灯做为宫廷和王府的专用品、礼品,可见它是极其珍贵的。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是以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

    后世的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故称其为‘中华第一灯’。却不知如何到了小六的兄长手中。

    “是不是宝,泽公子自然比你清楚,你只管说那典韦是如何为你大哥报仇的。”洛叔冷不丁敲着小六的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