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混在明朝当海商 > 第二十七章:合作愉快(上)

第二十七章:合作愉快(上)

作者:秋天的谚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永乐二十年九月十日。

    杨元庆向沈权茗说明了刘延拓有意合作,但是要与沈家老爷见面详谈。

    沈权茗听后,立刻上报了沈家老爷沈继鹤。

    沈继鹤听后大喜,命沈权茗告知杨元庆。

    刘延拓可来家中一叙。

    刘延拓听后,便带上了一盒水晶杯,一面水晶镜子,还有一个大号肥皂,坐车前往西城的沈家。

    一路颠簸,刘延拓就感觉骨头都要散架了。

    如今大明出行一般是坐轿子。

    当然也有坐马车的。

    不过在刘延拓看来,轿子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还是坐马车好。

    只不过如今的道路和马车还很颠簸。

    就算有了水泥路,但是水泥路还做不了后世那样平整。

    马车也没有避震器。

    所以要颠簸很多。

    更别说如今的广州市内主要是砖石路,有些地方还是泥土路。

    那就更颠簸了。

    看来有必要弄点舒服的马车才行。

    不过那得拉弹簧,没办法弄水车,那就只有等蒸汽机成熟后才行了。

    不过手动应该可以拉吧。

    等石碌铁矿和鸿基煤矿拿到手后试试。

    刘延拓心中想着。

    如今刘延拓只需要在广州和广东扩大商业规模就行了。

    具体事也有各里长负责。

    刘延拓也让他们去雇佣一些掌柜和账房先生来打下手。

    所以商业扩展应无问题。

    下一步就应该是拿下铁矿和煤矿了。

    如此无论是大规模炼钢,还是发展工业化。

    都会有保证。

    目前唯一问题,还是人才问题啊。

    如今刘延拓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特别是工业化的人才基础。

    而这些需要刘延拓一点一点的自行培训。

    虽然刘延拓可以发明蒸汽机。

    但是如今就算要实现工业革命和工业化。

    也只能实现初级阶段而已。

    要想更深入。

    就必须要更多的工业方面和科学方面的人才储备。

    而这依靠如今的大明,甚至如今整个世界都不可能。

    只能刘延拓先实现扫盲,普及教育。

    之后再慢慢提高教育质量,基础科学,工业教育。

    完成这一切后,才能实现彻底的工业化。

    当然有了船,不仅可以就近拿下刘延拓所需要的石碌铁矿和鸿基煤矿。

    还能拿下一块刘延拓最梦寐以求的宝地。

    台湾和吕宋。

    如今的台湾名叫小琉球。

    还是属于土人掌握的所谓蛮荒之地。

    而吕宋则由许柴老这个吕宋总督所掌握之地。

    虽然名义上吕宋是由许柴佬为吕宋总督。

    吕宋的汉人也有四十家之多。

    但实际上吕宋是由渤尼国和苏禄国分别控制。

    本地土人也多以二国所信奉的天方真理教为主。

    汉人并不占主要。

    所以等许柴佬最后回到故地后,汉人在吕宋的势力逐渐式微。

    后来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吕宋后。

    汉人也被大规模屠杀。

    这也算是一段黑历史。

    如今已是永乐二十年。

    离永乐二十二年许柴佬返乡还有两年的时间。

    那之后吕宋会进入一个权利真空期。

    而这时渤尼国和苏禄国也正在由盛转衰。

    对吕宋的掌控也会降低。

    这也算刘延拓拿下吕宋的最佳时机。

    有了吕宋和台湾。

    在想办法移民屯田,开荒,发展。

    最终吕宋和台湾必然成为我华夏又一块宝地。

    虽然刘延拓只想做做生意。

    但是顺便开个疆拓个土也是可以的。

    反正台湾那些土著根本不值一提。

    吕宋也没有更强的势力。

    而且也有两年的时间供刘延拓准备。

    两年后,将台湾和吕宋彻底占据。

    完全不是问题。

    至于移民。

    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如今就广东一省就有山民,隐户一两百万。

    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广等地加一起怎么也得有个上千万吧。

    最少也得有七八百万人。

    利用山林做掩护,把他们迁移到海边,在利用船只移民台湾,吕宋安置。

    只要操作得当。

    估计大明都不会反应过来。

    再加上刘延拓有土豆,红薯,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

    而台湾和吕宋又是产粮宝地。

    别说养活几百万人。

    养活个几千万,上亿人都不是问题。

    到那时,台湾和吕宋两地就会彻底成为中华宝地。

    同样的情况还有交趾。

    站在沈家门前。

    刘延拓抬头看了看沈家的牌匾,心中思索着。

    “刘老板真是守时啊,快请”

    沈权茗上前向刘延拓拜道。

    “多谢”

    刘延拓回礼后,与沈权茗一道走进了沈家大门。

    而沈继鹤此时正与长子沈甫益一起,在正堂等候。

    沈家虽然家大业大。

    但是传至沈继鹤这一代,膝下就只有沈甫益这么一个儿子。

    之后就是沈继鹤的小女儿沈瑶莲了。

    “爹,我就不明白了,那刘延拓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值得爹将整个沈家都搭进去吗”

    沈甫益在一边愤愤的说着。

    对于和刘延拓合作。

    沈甫益本身是持反对意见的。

    特别是沈继鹤打算全力支持刘延拓。

    更是让沈甫益完全不能理解。

    “你懂什么,此人虽然年轻,然而从其为了一些山民敢于背负反叛之名,短短数月就能发展到如此地步,其有情有义,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而我沈家所想更进一步,就必须和其合作,联合,甚至依附于他,和则两赢,否则双输也”

    沈继鹤捋了捋胡须,看着沈甫益,说道。

    “那也不用把整个沈家都搭进去啊,也不用让小妹嫁给他啊,小妹不是爹的掌上明珠吗,爹就这么舍得让小妹嫁给他受苦吗”

    沈甫益有些不解的说道。

    “你可知如今我沈家虽然门庭若市,在广州也有一席之地,但是这也只是明面上,暗地里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们家族的产业啊,此人虽然年轻,但是敢作敢当,能力卓越,潜力无限,未来可期啊,要是能与其联合,对我沈家有百利而无一害啊,何况我已派江西那边的朋友打听过,宋元之时,南昌的确有一户刘姓大家南下广东,又南下南洋,虽然不知后来如何,但这也与那刘延拓所言吻合,如此看来那刘延拓也算高门大户,玲儿嫁给他也算门当户对,有何不妥”

    沈继鹤淡然的说道。

    “可是……”

    沈甫益还想再说,被沈继鹤抬手拦下。

    “好了,你的意思我已仅知,放心吧,此事我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更别说我们沈家,如今这刘延拓之名早已传遍整个广州,早晚也会传遍整个广东,多少双眼睛盯着,多少家族想与其合作,联合,甚至如那洪家一样觊觎其产业,这时候那刘延拓需要海船,而我们又有海船,正是互补联合的好时机,要是我们错过,便会被其他家捷足先登,那样对我们沈家可是大不利啊,所以还不如趁此机会,将此事定为定局,如此未来可期也,我意已决,你休要多言”

    沈继鹤缓缓的说道。

    “爹,容孩儿再说最后一句话吧,要是爹看上刘延拓这个人,招他为婿就行了,如此对我们沈家不是更有利”

    沈甫益再问道。

    沈继鹤听后,摇了摇头。

    “知道他为何要发明水晶杯吗,知道他为何要甘冒奇险,进攻卫城和县城吗,甚至还打劫了新安县城内所有士家,此人所谋甚大,绝不会甘心人下,如此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如此为何不做一顺水人情”

    沈继鹤笑道。

    沈甫益听后,叹息一声,也不在多说。

    而这时,沈权茗带着刘延拓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