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混在明朝当海商 > 第四十九章:大婚

第四十九章:大婚

作者:秋天的谚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永乐二十一年六月十八日。

    刘延拓起了一个大早。

    今日是和沈瑶莲大婚的日子。

    虽然这个婚约是由沈继鹤一手安排的。

    但是刘延拓也从沈家的合作当中获得了很多好处。

    不说那两百艏广船和一百艏福船,以及几百个船工,上万学徒工。

    就说如今兴安商行能够快速在广州府和整个广东各府县站稳脚跟。

    如今也在大踏步的向福建,广西发展。

    就这也离不开沈家的帮忙。

    当然,沈家也从这次合作中获益良多。

    一成的利润分红,从秦家吞并的船厂,船工和业务。

    就足以让沈家成为了如今整个广州府内都举手投足的豪族望门。

    更别说李家和秦家等十二家被沈家和刘延拓联手打压严重。

    更是让沈家一跃成为了整个广州内最富庶的世家。

    同样因为刘延拓向广州府捐出了各家的田契,田亩。

    也让沈家和刘延拓在广州内,特别是郭瑄,李汝器和吴彦銘处获得了极佳的名望。

    按理说,刘延拓大婚,郭瑄,李汝器等人本因到场祝贺。

    毕竟因刘延拓相助,从广州走海路到达交趾非常便捷。

    物资转运比走广西出镇南关方便许多。

    而这也让黄福放开了手脚,计划对黎利在内的交趾叛军以重创。

    同时沈家虽然设计吞并了秦家的船厂,船工。

    但是沈家如今也接管了秦家的业务。

    帮助广州和广东走漕运将税粮经内河向北运往南直隶。

    同时提供给广州各府衙,市泊司船只。

    所以作为广州内的一二三把手。

    值此两家大婚之际。

    自然要到场祝贺。

    只是问题在于无论是沈家还是刘延拓都没有功名在身。

    对于那些广州城内的书香门第,士绅士族,根本看不上沈家和刘延拓。

    如此要是郭瑄三人前往,必然落人口实。

    因此三人只是派人去送礼祝贺,并未到场。

    何况郭瑄如今已经确认将调离广东。

    毕竟巡抚这样的职位在明朝还是属于临时设立。

    不是因为去年飓风。

    郭瑄便不会空降广东。

    如今飓风已去,各地安民已毕。

    自然郭瑄也该回朝复命了。

    如此郭瑄自然不会多事,给自己找麻烦。

    郭瑄不来,李汝器和吴彦銘自然更不会来了。

    不过这也不影响沈家和刘延拓大婚,被整个广州府内上层社会士族所关注。

    刘延拓可谓是如今广州内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可以说除去无功名在身外。

    其他方面几乎完美无缺。

    而正是因为刘延拓的影响,才使得原先不上不下,毫无名气的沈家极速发展。

    两者短短两年,就发展到如斯地步。

    如何不让旁人为之侧目。

    更别说之前那场轰动一时,让半个广东都地动山摇的价格战。

    直接让西洋商人灰溜溜的离开了广州。

    李家和秦家更是差点被连根拔起。

    业务,产业,田亩,佃户也被沈家和刘延拓尽数吞并。

    这如何不让旁人对刘延拓更加刮目相看。

    只是刘延拓并无功名加身。

    故而在旁人眼中,刘延拓还是属于卑贱之人。

    为此沈继鹤又时劝刘延拓去考取一个功名,能考个秀才也行。

    要是怕考不上,也无妨,无非是花点钱的事,也不难。

    为此刘延拓嗤之以鼻。

    我好歹也是后世博士啊。

    虽然是理科博士,但是这文科也不是完全不会啊。

    别说考秀才,考个状元也属于轻松随意吧。

    只是我不想考啊。

    所以只要沈继鹤提出。

    都被刘延拓以各种理由婉拒。

    沈继鹤无奈,也就没有在劝了。

    反正现在家族夯实。

    刘延拓这辈子肯定会是一个富家翁了。

    不考也没事。

    以后有儿子再去考也行。

    如此此事便告一段落。

    只是旁人的闲言碎语,也让刘延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

    要不还是顺势而生吧,反正这个时代不是考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吗。

    随便考考,应付应付也行。

    反正哪怕四五十岁,也可以参加科考不是。

    自己如今也才二十三岁。

    放在后世也差不多到了考公务员的年岁了吧。

    要不试试。

    刘延拓心中打定了主意。

    只是对于八股取士,刘延拓也是嗤之以鼻。

    虽然八股只是一个形式,但是确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参照古人立言,特别是按照朱熹的思维来写。

    这完全就是在禁锢思想嘛。

    所以八股取士选出的大部分都是书呆子。

    当然八股文也不是全无好处。

    毕竟这只是一个写作格式。

    真正的天才,是不会受格式所禁锢的。

    整个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

    童试即童生试,是科举的入学考试,参与童试的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都统称为童生,童试包括了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统一在所在地的县里或者府里参加考试。最后通过院试被录取者,就可以成为生员,称秀才,生员又分廪生,增生,附生三个等级,生员在经过科试合格之后,就可以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

    乡试是由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所举行的地方性考试,地点设在南北京师,各布政使司的驻地,时间是每三年一次,又叫做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作贡院,由于乡试考试时间在秋季的八月,故又称作秋闱,凡是本省的科举生员和监生都可以应考,主持乡试的官员有主考二人,并同考四人,及提调一人,还有若干其它官员人等,考试总共分为三场,每场三天,分别是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作解元,由于放榜之时,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故又称为桂榜,而且放榜后,还会由巡抚主持召集考官和新科举人一同举行鹿鸣宴。

    会试则是由礼部所主持的全国性考试,又称作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的举人统一在京师进行会试,会试时间在春季二月,故称为春闱,会试也分为三场,分别是在二月初九,十二和十五日,会试同考官的人数要比之乡试多一倍,而主考官被称为总裁,或者座主,座师,考中的人称为贡士,又称出贡,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在会试后的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在三月初一,应试者的贡士在殿试中都不会落榜,只是在殿试之后由皇帝亲自安排名次,殿试是皇帝来亲自主持的,而且只有考时务策一道题,录取名词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鼎元,二名是榜眼,三名是探花,合称作三鼎甲,二甲则是赐进士出身,三甲只有赐同进士出身,另外二,三甲的第一名都是传胪,一,二,三甲都被称作进士,进士的榜单是用黄纸书写,故被称作金榜,中进士也称为金榜题名。

    从后世来的刘延拓看来。

    考科举不仅耗时长,而且累,还必须按照格式书写。

    这简直就是难为人啊。

    一场三天,还必须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参考。

    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要在这里进行。

    真可谓苦不堪言啊。

    ……

    ……

    ……

    刘延拓收拾完毕后,便驱车前往沈家。

    如今的沈家内外已经张灯结彩,内外喜气洋洋。

    明代婚礼,仍然沿用六利。

    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其中纳采,问名,实为相亲阶段,纳吉,纳征,为定亲阶段,然后才是成亲阶段。

    当然这是对于上层来说的。

    庶民只有纳采,纳征,请期,亲迎四礼即可。

    纳采相当于定亲,问名则是卜卦生辰八字,纳吉同样是占卜,不过是占卜婚姻,纳征就是下聘礼,请期便是请女方定下婚期,亲迎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迎亲,之后再返回家中成亲,入洞房等等。

    当然因为刘延拓没有高堂。

    所以刘延拓和沈继鹤商议决定将婚礼地点定在兴安商行内。

    沈继鹤及其夫人便为高堂。

    同时在沈继鹤的坚持下立下刘延拓父母,祖父母,高祖父母的排位。

    到时候拜高堂就向排位上拜即可。

    而且这样也免去了第二日新婚夫妻回娘家的礼仪了。

    而这刘延拓自然不会反对。

    刘延拓迎亲戚队伍吹拉弹唱,敲锣打鼓的来到沈家大门后。

    沈继鹤及夫人则将沈瑶莲扶了出来。

    两边鞭炮齐鸣,刘延拓从沈继鹤手中接过沈瑶莲的手,二人手捧鲜花,走向前方早已布置好的婚车内。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沈瑶莲按照规矩会先向祖宗拜祭,出门上车前会拜辞沈继鹤。

    然后在上花车。

    原本按理是要做花轿的。

    但是因为刘延拓坚持,所以改成了花车。

    毕竟刘延拓实在接受不了让人抬着轿子走。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延拓便坐在了前方的马车内,沈瑶莲坐在花车中,向前驶去。

    沈继鹤等人则走另外一条路,先往兴安商行走去。

    巳时初刻。

    花车来到兴安商行门口。

    刘延拓下车将沈瑶莲扶下了车。

    沈瑶莲带着红盖头,一身红衣。

    与刘延拓一起走进了兴安商行。

    第一个过程就是跨火盆。

    目的就是烧去一切不如意之事。

    跨过后,刘延拓则带着沈瑶莲走进了正堂。

    此时黄岩,张望等人早已在正堂内等候。

    整个正堂内更是披红挂彩,好不热闹。

    二人来到一个高台前站住。

    高台上则摆放着刘延拓父母的排位。

    这时就是完整的三拜了。

    在李涵一阵的拜,兴,起的唱贺之下。

    刘延拓和沈瑶莲一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完事后,二人又来到东厢房内。

    这里则摆放着刘延拓的先祖,视为告慰祖先。

    二人拜祭完后。

    又来到西厢房。

    沈继鹤及其夫人则再此等候。

    二人向沈继鹤奉茶。

    如此婚礼便算完毕。

    进入最后一个环节。

    洞房花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