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混在明朝当海商 > 第五十三章:武举

第五十三章:武举

作者:秋天的谚语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举和文举一样,同样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和文举一样,武举也有举人,进士,状元之分。

    不过武举前面会带一个武字。

    武举人,武进士,武状元。

    当然虽然科举分武举和文举。

    名称也一样。

    但是武举的含金量和地位还是不如文举。

    而对于刘延拓来说,参加武举主要目的是获得一个固定的实际军职。

    而不是一个只是名义上的军职。

    并顺利参加下一次文举乡试。

    虽然对于程朱理学,刘延拓无法认同。

    但是如今刘延拓人微言轻。

    又必须要想办法融入这个时代。

    参加科举可谓是最简单,也是最便捷的途径。

    有了功名,刘延拓不仅不需要在上税。

    也可以就此进入士林,进入上流社会。

    而不是被那些所谓的书香门第看成是一身铜臭,避之不及。

    反正无论是文举还是武举,刘延拓只需要考一个乡试获得个举人即可。

    后面的会试和殿试完全可以不用参加。

    对刘延拓这样的学霸来说,难度不大。

    唯一的阻碍,就是文言文体了吧。

    习惯白话文,又是理科出生的刘延拓。

    对古代这种文言文体,之乎者也完全是一窍不通。

    但是这个时代科考,又必须要如此书写。

    刘延拓也只能尽力而为。

    不过幸运的是,刘延拓的学习能力真不是盖的。

    很多东西一点就通,上手极快。

    虽然没有完整掌握。

    但是应付一下武举文试,问题不大。

    所谓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

    对于考试,刘延拓就从没有怕过。

    八月十二日,刘延拓驱车来到了广州贡院。

    此时文举乡试已经考完两场。

    如今该轮到武举文试了。

    武举分为文试和武试两科。

    文试在八月十二日,与在文举第二场之后举行。

    武试则在八月十五日与文举第三场同时进行。

    文举一场需要三个时辰。

    从辰时初刻考到午时末刻。

    而武举文试同样考三个时辰。

    从申时初刻到戌时末刻。

    当然说是三个时辰,但实际上和后世考试一样,是可以提前交卷的。

    如今已是未时二刻。

    文举第二场已经过去两刻钟。

    武举文试的考生可以先行入场了。

    “诶,那不是兴南商行的刘老板吗,怎么刘老板要参加武举文试”

    一位参加了文举乡试的士子向旁边的人说道。

    “一身铜臭,衣冠禽兽,考文举太难了,也就只有考考武举了吧”

    另一个士子也笑道。

    “就是就是,这武举文试听说可比童试还简单,都是一群莽夫所学,能有什么难度”

    又一士子笑道。

    “也不能这么说,听说武举文试考儒学典籍和童试一个难度,所以只要通过武举文试的儒学典籍科,一般都会获得童生的资格,另外文试还有兵书战册和古今战例,排兵布阵等科目,可比童试难多了”

    “那又怎样,我等圣人子弟,怎可和山野莽夫为伍乎”

    一众士子议论纷纷,一脸不屑的走出了贡院。

    刘延拓听后,也不想反驳。

    默默的走进了贡院之中。

    贡院便是参加科举的考场。

    从两京到各地十三个布政使司都有贡院。

    唯一不同的便是交趾布政使司。

    因为交趾新定,各地时有叛乱发生。

    故而交趾考生要考科举,得跋涉千里,去广西的桂林府参加科举。

    刘延拓走进贡院后。

    便发现贡院之内一排排由隔墙隔开的桌椅。

    刘延拓先向监考报备后。

    便拿到一个号码牌,凭借号码牌,便可对号入座。

    刘延拓所拿到的是天字一百一十六号。

    找到自己的位置后。

    刘延拓便走进了眼前一个狭小的房间。

    这房间之小,最多容纳一个人。

    两边都是厚厚的隔墙。

    前方是桌子,后面的凳子,旁边还有马桶。

    这环境简直恶劣至极啊。

    刘延拓感叹道。

    算了早点做完,也少受一些罪吧。

    刘延拓走进后,便在凳子上坐下。

    拿出了笔墨,坐等发卷。

    申时初刻。

    只听一身铜锣敲响。

    考卷开始被人分发下来。

    其实就是一张白纸,旁边的姓名被遮住,只有刘延拓的编号。

    天字一百一十六号。

    “各位考生注意了,今日试题有三,论语解析,五经之要,上兵之策”

    一位九品芝麻官大声吼叫一身。

    一众考生开始答题。

    刘延拓听后心下一紧。

    这他喵靠武举,还要考论语和五经这些儒学典籍。

    简直是荒唐。

    不过刘延拓自然早有准备。

    于是拿起笔,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论语者,孔圣之言也…………”

    “所谓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也………………”

    “兵之道,上耐天时,下含地理,天时者,天变也,风雨雷电,皆为天时,地理者,地形也,山川湖泊,皆为地形………………”

    刘延拓奋笔疾书,不知过了多久。

    刘延拓总算将三份考卷答完。

    申了个懒腰。

    好像还没有敲锣。

    那也就是还没有到时间喽。

    也不知其他人答得怎样了。

    刘延拓想了想,便起身,拿起了考卷。

    管他呢,这样恶劣的场所自己才不想多呆呢。

    刘延拓起身后,便走向了向监考官将三份答卷上交后。

    再对监考官一拜。

    便离去了。

    刘延拓出了贡院。

    贴身护卫李和上前将刘延拓迎上了马车。

    “先生答完了吗”

    李和也上了马车,开始赶马驾车。

    而刘延拓拿起一个水壶,喝起水来。

    “完了,现在几时了”

    刘延拓问道。

    “申时四刻”

    李和说着,刘延拓听后,差点没把刚才喝的水吐出来。

    草率了。

    从开考至今也就过了四刻钟啊。

    四刻钟也就是半个时辰。

    按后世的标准,也就是一个小时而已。

    就一个小时我就答完拉。

    刘延拓有些捧腹。

    也不知结果如何,该不会要考砸吧。

    哎,早知道该带上自己的手表过来,看看时间也好啊。

    虽然那块手表估计也要坏要坏了。

    反正也不是什么贵重的手表,坏了就坏了吧。

    刘延拓想了想,忽然灵光一现。

    对啊,我可以弄个摆钟,或者怀表啊。

    怀表可能麻烦点,毕竟精加工目前还有些困难。

    就算勉强打造。

    但是耗时,工艺,成本都太大。

    完全没必要。

    但是这摆钟是没问题啊。

    特别是那种巨型摆钟。

    齿轮,零件也不需要打造得小巧。

    小的不好弄,大的还不简单吗。

    对弄一个大号的摆钟。

    拿来计时也行。

    至于怀表,虽然耗时耗力。

    但是弄几个或者十来个给自己和自己麾下重要人物。

    也不是不可以。

    到时候怀表作为内部人员使用。

    摆钟作为标准的计时工具。

    未来还可以拿去贩卖。

    又是一个大赚特赚的项目。

    反正这些东西不是谁都能制造的。

    要想制造出来,还走时准确。

    可没这么容易。

    先弄个巨型摆钟放在家中。

    在让这些人精工细作的弄出小型怀表自己和核心人用。

    也不错。

    至于那考试嘛。

    听天由命吧。

    “李和,让新镇的王伯派五十个铁匠和木匠过来,我有重要事物打造,另外让黄伯继续按照我们的要求招募各种工匠,送去新镇进入科学院和各工厂培训,安置”

    刘延拓说完,李和立刻领命。

    刘延拓看了看车窗外。

    反正武举武试是三日后。

    自己出海的时间也推迟到了九月上旬。

    如今有半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了。

    不久刘延拓返回了家中休息。

    而王植得到刘延拓传信后,立刻安排铁匠,木匠各五十人,前往广州。

    三日后。

    刘延拓又起了个大早。

    虽然自己不会武功。

    但是也不妨碍自己去看看武举武试究竟如何。

    洗漱早餐完毕后。

    刘延拓再次上了马车。

    目的地不再是贡院。

    而是城东的校场。

    如今的校场已是人山人海。

    参加武举的三百六十八人和广东驻军已经将校场围得水泄不通。

    刘延拓凭借号码牌走进后。

    看了看周围的场景,特别是那些准备参加武举武试的人。

    暗暗心惊。

    这个个都是肌肉男啊。

    看我这小胳膊小腿的,还不够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