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亲娘后娘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贾母忽然病了,贾宝玉等五人虽被王夫人挪了出去,可连最小的贾惜春都已经大概知事。虽有奶娘丫鬟们守着哄着,却无一人可以安睡。
到了天亮起来,他们无心吃饭,也都不去上学,只一心等着荣庆堂有没有消息。
贾宝玉的奶母李嬷嬷、林黛玉的奶母王嬷嬷等见这样不是办法,几人凑在一起商量出个主意,到后边把李纨请了来。
李纨昨夜也知道了大概,却只令丫鬟们将门户锁紧,不许一个人出入,直到清晨方使了一个丫头去打探消息。
她不比这些不到十岁的小姑子、小叔子们,是该去贾母病床前侍候的。可既没人来叫她,她便不去,只守着贾兰梳洗了,吃过早饭念书。
李嬷嬷和王嬷嬷亲自来请她,她才只得抱了贾兰过去。
李纨纵来了,也不过是白坐着,多的一句话也不说。
林黛玉素知这位大嫂子的,万事只要不牵连她就够了,便道:“我知道大嫂子是怕我们年纪小,过去多事,可我们实在放不下老太太。求嫂子带我们去二姐姐屋里,那是后院,离老太太又近,又不碍事。若舅舅、舅母们问起来,只管说是我闹着要大嫂子带我们去的。”
贾宝玉正准备了另一篇话要求,听林黛玉先求了,且比他的话还好,不免心想,林妹妹果然是可疼的人,虽然待他淡淡的,待别人却都真心。他上次无端疑心林妹妹因有了继母而犯愁,是他错了。一面又忙和贾探春一起求李纨。
李纨只得领这些小叔子小姑子们到了贾迎春房中。
不多时,有人来问,林黛玉果然说是她非要来的。
贾宝玉又想到贾母房中去看,被王夫人派了丫头来叱住。
一时李纨又去了,他五人越发等得焦心。
只有贾兰,比贾惜春还小一岁,他母亲虽不在这里了,也不见着慌,只离叔叔姑姑们都远远地坐着,默背今早母亲教他的书。
林黛玉正默默想着,若外祖母真有不测,不知她来了这一年,是否勉强能算替娘尽了孝心,便看见贾兰小小的一个坐在那里,神态与旁人不同。
观其似乎正在默诵“父母唯其疾之忧”,她不禁想到了夭折的幼弟,又想到爹和太太在家,或许正在忧心她在这里过得如何?
当日娘跟了爹外放至各地时还没有子女,外祖母在京中,一定也常挂念着娘罢?
如此想来,娘和她都不算“孝”。
她心中思绪纷纷,一时是林家,一时是贾家,一时想到贾敏和贾母,一时又想到林如海,想到宁安华,正有些神思恍惚之时,听见一个丫头说:“老太太醒了,要找宝玉呢!”
屋里的人都急着让贾宝玉出去,贾宝玉不用人催,早跳起来蹬上靴子就往外跑。
林黛玉先站了起来,又慢慢坐下。
可没等她重新沉入思绪中,平儿急匆匆进来,来不及行礼,在屋里扫视了一圈,看到林黛玉,忙过去小声说:“林姑娘,老太太找的不是宝玉,找的是姑娘你!快和我走罢!”
荣庆堂正房中,因贾母说才醒,看见这么些人头晕,已让鸳鸯将贾赦等都请了出去。
这回是贾赦等男子在东边屋里等着,王熙凤并尤氏、李纨侍候着邢夫人王夫人到堂屋坐了。
邢夫人还没坐稳,就笑说:“我看二太太是等急了,忘了现下家里有两个‘玉儿’了。不止宝玉,还有外甥女儿呢。倒平白累了老太太多说一遍。”
说完,她又暗中白了王熙凤一眼。
这凤奶奶是见老太太醒了,又不奉承她了?派了别人过去,吵嚷起来,是二房丢人。特特地派平儿去,不就是为了给二太太和宝玉留脸么。
王熙凤分明看见邢夫人白她,心里只笑邢夫人蠢。
宝兄弟不管怎么,总是老太太的心尖儿肉,方才是老太太才醒,不知为什么要急着见林妹妹,才闹了这一出。过后谁要敢拿这事嘲笑宝兄弟,还怕老太太不生气?
她这虽看着是帮了二太太,却也不算没帮大太太。
大太太如此愚钝,不领她的情,也省了她以后在大太太身上费事了。
平儿不在,王熙凤便亲手给她两位上茶。邢夫人最末一个字说完,她正好把茶递到王夫人面前。
王夫人看她几眼,把茶接了,吃茶不说话。
老太太已经平安,王夫人不答话,说再多也没意思,邢夫人也就只管吃茶。
不一会儿,先是贾宝玉慢腾腾走了过来,被王夫人搂在怀里。
紧接着,林黛玉拽着秋霜脚步飞快地进来了,平儿在后面紧追着不住。
邢夫人没等林黛玉行礼,就站起来笑道:“外甥女儿快进去罢,老太太正等你。”
林黛玉匆匆进去。
平儿顶着邢夫人的目光,回到了王熙凤身后。
贾母大病了这一场,别的事都还模糊着,只清清楚楚记得昨晚。
赖大媳妇说,打听清楚了,宁家晒出来的嫁妆只有约五万,一点儿不多。
她让人去查,做得机密,只能是那林如海宁愿压过敏儿,也要给宁家的那个五万聘礼。
如果林如海知道了她派人去查,还要这样行事……
她正是想到这里,才觉得气血翻涌,眼前发黑,吐出一口血,就不知人事到了现在。
可林如海续弦的人选是敏儿自己定的。
敏儿信中还说,是她逼着宁家的丫头答应的,那丫头本不愿意。林如海也是不愿意的。
她本来信不过,以为是宁家丫头使计,或是林如海见异思迁,早与宁家丫头有了不妥。但琏儿和凤丫头去了一趟,都说宁家丫头行得正坐得端,与林如海几个月也不见一面。
林如海又将婚事拖到八月才办,她早就不该疑心了。
去年她也不该让琏儿和凤丫头过去,白白伤了两家的情分。
可若不是他们亲口告诉她,她也不会信了。
贾母艰难地伸出手,抚着林黛玉眼下的红肿,笑道:“昨儿吓着你了罢?”
林黛玉落泪道:“不单是我,姊妹们和宝二哥都……”她问:“究竟是因为什么,害您病得这样?”
贾母笑道:“人老了,总有几件难对人说的事,都过去了。你小孩儿家不用管这些。”
林黛玉拉着贾母的手,哽咽着说:“方才我见宝二哥也来了。老太太要不要也见见姊妹们?我安了心,也让姊妹们安心些。”
贾母笑道:“说到宝玉,倒让我想起一件事。玉儿,你宁太太家里有一位小舅舅,是不是?从小跟着你父亲读书的,只比宝玉大四岁。”
林黛玉垂下了正在拭泪的另一只手。
她低了头,抿唇道:“太太管家甚严,我一向只和小姨在一处,不大见小舅舅。就是从前在学里,也不过各念各的书。”
贾母闻言,不由心中大叹。
玉儿是在替林家和宁家防着贾家。
敏儿说,宁家丫头和玉儿有如母女。若不是这样,玉儿也不会看宁家比贾家还重了。
她笑问:“你琏二哥说,你宁家舅舅在读书上极有天分,与你珠大哥当日差不多,你觉得他这话可实不实?”
林黛玉道:“珠大哥十四岁就进了学,小舅舅才十二岁,未曾下过场,我也说不准将来怎么样。”
外孙女聪明灵透,虽还不知这“宁安硕”的脾气性格到底怎么样,贾母也不想再多绕圈子,伤外孙女的心了。
她便笑道:“是我昨夜想到了你外祖父。我这些儿子孙子里,只有宝玉一个像你外祖父的,偏他天生这么一种古怪的脾气,又不好读书,因我宝爱他,你二舅舅、二舅母没了你珠大哥,也不好管他,纵得他成日胡闹,都这么大了,竟还没正经上过学。”
林黛玉早料到有这话,此时便只管听着。
贾母笑问:“我想着,咱们家这些亲戚里,只有你父亲最为才高,是探花出身,他又教出来了好学生。宝玉虽会胡闹,在他姑父面前,想来也只有听话的份儿。再有一个年岁差不多,又更出息的叔叔比着,他就更知道好歹了。他出去几年,长些见识,说不定也就把那些毛病儿都改了。我有心想把宝玉送去给你父亲教导,又怕给你宁太太添麻烦。”
她握住林黛玉的手:“我知道,你和你宁太太极好,少不得请你给你宁太太写封信,先问了她那里方便不方便,才好打发宝玉过去。若我直接问你父亲,倒似逼迫似的。”
林黛玉来不及深想,只觉得这事不能是她去问太太,便起身道:“老太太虽然尊重我太太,可太太已经和父亲成婚,如今是一家人了,自然是人家说的‘夫唱妇相随’,若只问太太,不问我父亲,我觉得倒更不好。不如我还是我给父亲写信问罢?”
这样就算家里不想让宝玉去,也是爹爹不想,不关太太的事。
爹爹和太太成婚不易,何必为了这些事让家里不安宁。
贾母忍不住叹了一声,才道:“也好。”
看林黛玉站在地上,是坐也不敢坐,哭也不敢哭了,贾母又心疼,忙让鸳鸯把她拉回来,笑道:“你只管先写着信,倒不急着送去,我看你二舅母也未必能舍得宝玉呢。”
林黛玉满心愧疚,眼泪簌簌落了下来,忍住抽泣说:“我……我见兰儿也大了,大嫂子教他的书,他竟都记得,不若也一起问了罢?”
若爹爹和太太愿意贾家的人去,想来也不多兰儿一个。若不愿意,问的人多,爹爹和太太也好相拒。
贾母一晃神:“珠儿都走了三四年了……”
这时,外面贾琏请示:“老太太,您已经醒了有一刻了,还是请王太医来给您诊脉罢。”
林黛玉忙道:“都是我耽误了。”
贾母笑道:“是我留你说话,并不是你耽误我。好了,你去罢。鸳鸯,送你林姑娘出去了,再让太医来。”
老太太已醒,太医诊断只要好生将养几个月便无事了,贾家众人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面上总是欢天喜地,要一个个排了班,给老太太侍疾。
贾母却不令这些儿孙们服侍,让他们各自回去,只照常每天来请安就是。
连贾宝玉和孙女们,她都撵去学堂上学,不许贾宝玉再借口逃学了。
老太太病还没好,贾宝玉不敢不听,只好每天去学堂点卯应付了事。
左右先生也不敢管他。
贾赦、贾政等虽还记得是赖大媳妇见了老太太,老太太才有这一病,怎奈老太太不许他们查,也不许问,他们也只得算了。
但私下里,有不少人都打听着了,老太太病的那一日,赖大的女婿才从南边回来。
贾家的祖籍金陵在南边,还有一门亲家林家现下在扬州,不知这两处地方到底出了什么事。
不过,贾赦只图书画酒色,奢靡高乐不了。
邢夫人早对贾母不满,手里没权没人,吝惜银钱,也懒得管。
贾政不擅俗物。
王夫人有心打探清楚,偏偏才无比清楚地知道二房离不得贾母,不愿对赖家动手,怕得罪了贾母,只得罢了。
贾珍虽是族长,却已隔了房,近日又忙着给贾蓉娶妻,也无心管。
尤氏是续弦,不好管,更怕管了有事。
贾琏虽也猜着了,到底没有实证,又有一个平儿吊着他,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得去得罪老太太做什么,便也不管。
李纨更是连管这个的心思都没起过。
因此不过两三日的功夫,竟已无人在意这事了。
王熙凤虽深知其情,也只当不知道。
唯有林黛玉一个,一时深觉外祖母此病有她的一份,一时又觉得是外祖母先对林家和太太出的手,她身为林家女儿,太太对她又有抚养之恩,她理当和家里说。
况且若她没告诉家里,她是大概知道太太有多少财产的,万一太太的嫁妆真的比娘的多,岂不是她对不起娘么?
一日,又有林家的人送了信,并带了宁安华、林如海、宁安青给她准备的东西礼物过来。
她见太太给她备下了多少贴心的东西,光打赏下人的荷包就有上百个,不禁想起来,去年她才离家上京时,她分给这里的姊妹们,并打赏丫头们的纸笔、手串、戒指、荷包等物,也是太太给她准备的。
她再看,还有太太亲手做的一身衣裳和一双鞋袜,信里说让丫头们给她改合身了再穿。
——她知道自宁家外祖父、外祖母去后,太太几乎不做针线,连小舅舅和小姨都没得过太太亲手做的东西了。
太太信中还笑言,也就今年给她做一身衣裳了,让她以后别恼她懒,连她爹爹也只有鞋袜,没有衣裳呢。
她学了一年针线裁剪,知道从里到外做一身这么精致的衣裳要花多少时间。
还有宁家一个厨娘做的点心的方子,是她从前最爱吃的。
太太给她准备了一匣金银锞子,让她只管拿钱,让这里的厨房给做,说知道她懂事,但千万别委屈了自己,该花就得花。
林黛玉亲手抱着装金银锞子的匣子,和去年林如海给她的钱放在了一起。
她换上新衣服新鞋袜,都略大一点儿。
但再过三五个月,想来就正合适了。
她照着西洋穿衣镜,摸着衣服上绣得栩栩如生的芙蓉,想到了她上次穿娘亲手做的衣服,还是在她周岁的时候。
后来娘就怀了弟弟。
听丫头们说,娘怀得艰难,再也没有动过针线了。
太太对她和亲娘一样……比亲娘照顾她的时间都多,她有什么恼太太的?
林黛玉把她拆了缝、缝了拆足有三个月,还远不如身上衣服精致的荷包装了起来,又把按贾母之意写的信也一起装进匣子里。
林家来的人回去了。
正值秋冬交接之际,她一时不察,染了风寒,病倒在床上。
她来贾家一年,还是第一次生病,王熙凤忙请太医来给她诊治调理,却直调理到了十月底,她方渐渐地好了。
林黛玉的回信和回礼还在路上,扬州已经入了冬。
那日之后,第二日起床,林如海就郑重写了个请罪折子,详细说明他与宁安华的婚姻情况,快马送回京中,接着便比从前还忙两三倍地转了起来。
而宁安华让人放出去她实际有十几万嫁妆的风声,连着参加了几场宴,戴了几件家传的好首饰,说了几回林家的家谱,又请几波太太来御史衙门看她嫁妆里摆在外头的家具、摆设之类,扬州城中再传的,就是她与林如海同出一源,表兄表妹,终成眷属,是姻缘天定,十分相配的话了。
她低调了多年,稍微炫耀几番,看到别人或是惊叹或是羡慕的眼神,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不过她不会沉迷于炫富就是了。
林如海给她的五千银子,她拿出两千四百两的预算办事,余下两千六,都收到了她的私房里。
这日晚饭后,将到三更,她正在灯下筹划“善事”,林如海回来,自己换了衣裳梳洗过,颇为愧疚地握住她的手,说:“三日后,我要出门两个月,年前回来,只能留你自己在家了。”
宁安华笑道:“表哥只管去,家里有我无妨。”
她说着,让林如海坐,替他解开头发,通过一遍。
林如海也替她摘下了发间的碧玉簪和耳上的明珠坠子。
离家在即,林如海思及两月都不能回来陪她睡觉……近日他也总是三更才回,回来说不了几句话就睡下了,现下两人躺在床上,他不等她抱住他的手臂,便试探着摸向她的肩头。
但他搂住了她,却不能再进一步。
她还从没这样过,林如海忙问:“妹妹是不是生我的气了?”
宁安华微笑,拉住他的手,放在了她的小腹上。
贾母忽然病了,贾宝玉等五人虽被王夫人挪了出去,可连最小的贾惜春都已经大概知事。虽有奶娘丫鬟们守着哄着,却无一人可以安睡。
到了天亮起来,他们无心吃饭,也都不去上学,只一心等着荣庆堂有没有消息。
贾宝玉的奶母李嬷嬷、林黛玉的奶母王嬷嬷等见这样不是办法,几人凑在一起商量出个主意,到后边把李纨请了来。
李纨昨夜也知道了大概,却只令丫鬟们将门户锁紧,不许一个人出入,直到清晨方使了一个丫头去打探消息。
她不比这些不到十岁的小姑子、小叔子们,是该去贾母病床前侍候的。可既没人来叫她,她便不去,只守着贾兰梳洗了,吃过早饭念书。
李嬷嬷和王嬷嬷亲自来请她,她才只得抱了贾兰过去。
李纨纵来了,也不过是白坐着,多的一句话也不说。
林黛玉素知这位大嫂子的,万事只要不牵连她就够了,便道:“我知道大嫂子是怕我们年纪小,过去多事,可我们实在放不下老太太。求嫂子带我们去二姐姐屋里,那是后院,离老太太又近,又不碍事。若舅舅、舅母们问起来,只管说是我闹着要大嫂子带我们去的。”
贾宝玉正准备了另一篇话要求,听林黛玉先求了,且比他的话还好,不免心想,林妹妹果然是可疼的人,虽然待他淡淡的,待别人却都真心。他上次无端疑心林妹妹因有了继母而犯愁,是他错了。一面又忙和贾探春一起求李纨。
李纨只得领这些小叔子小姑子们到了贾迎春房中。
不多时,有人来问,林黛玉果然说是她非要来的。
贾宝玉又想到贾母房中去看,被王夫人派了丫头来叱住。
一时李纨又去了,他五人越发等得焦心。
只有贾兰,比贾惜春还小一岁,他母亲虽不在这里了,也不见着慌,只离叔叔姑姑们都远远地坐着,默背今早母亲教他的书。
林黛玉正默默想着,若外祖母真有不测,不知她来了这一年,是否勉强能算替娘尽了孝心,便看见贾兰小小的一个坐在那里,神态与旁人不同。
观其似乎正在默诵“父母唯其疾之忧”,她不禁想到了夭折的幼弟,又想到爹和太太在家,或许正在忧心她在这里过得如何?
当日娘跟了爹外放至各地时还没有子女,外祖母在京中,一定也常挂念着娘罢?
如此想来,娘和她都不算“孝”。
她心中思绪纷纷,一时是林家,一时是贾家,一时想到贾敏和贾母,一时又想到林如海,想到宁安华,正有些神思恍惚之时,听见一个丫头说:“老太太醒了,要找宝玉呢!”
屋里的人都急着让贾宝玉出去,贾宝玉不用人催,早跳起来蹬上靴子就往外跑。
林黛玉先站了起来,又慢慢坐下。
可没等她重新沉入思绪中,平儿急匆匆进来,来不及行礼,在屋里扫视了一圈,看到林黛玉,忙过去小声说:“林姑娘,老太太找的不是宝玉,找的是姑娘你!快和我走罢!”
荣庆堂正房中,因贾母说才醒,看见这么些人头晕,已让鸳鸯将贾赦等都请了出去。
这回是贾赦等男子在东边屋里等着,王熙凤并尤氏、李纨侍候着邢夫人王夫人到堂屋坐了。
邢夫人还没坐稳,就笑说:“我看二太太是等急了,忘了现下家里有两个‘玉儿’了。不止宝玉,还有外甥女儿呢。倒平白累了老太太多说一遍。”
说完,她又暗中白了王熙凤一眼。
这凤奶奶是见老太太醒了,又不奉承她了?派了别人过去,吵嚷起来,是二房丢人。特特地派平儿去,不就是为了给二太太和宝玉留脸么。
王熙凤分明看见邢夫人白她,心里只笑邢夫人蠢。
宝兄弟不管怎么,总是老太太的心尖儿肉,方才是老太太才醒,不知为什么要急着见林妹妹,才闹了这一出。过后谁要敢拿这事嘲笑宝兄弟,还怕老太太不生气?
她这虽看着是帮了二太太,却也不算没帮大太太。
大太太如此愚钝,不领她的情,也省了她以后在大太太身上费事了。
平儿不在,王熙凤便亲手给她两位上茶。邢夫人最末一个字说完,她正好把茶递到王夫人面前。
王夫人看她几眼,把茶接了,吃茶不说话。
老太太已经平安,王夫人不答话,说再多也没意思,邢夫人也就只管吃茶。
不一会儿,先是贾宝玉慢腾腾走了过来,被王夫人搂在怀里。
紧接着,林黛玉拽着秋霜脚步飞快地进来了,平儿在后面紧追着不住。
邢夫人没等林黛玉行礼,就站起来笑道:“外甥女儿快进去罢,老太太正等你。”
林黛玉匆匆进去。
平儿顶着邢夫人的目光,回到了王熙凤身后。
贾母大病了这一场,别的事都还模糊着,只清清楚楚记得昨晚。
赖大媳妇说,打听清楚了,宁家晒出来的嫁妆只有约五万,一点儿不多。
她让人去查,做得机密,只能是那林如海宁愿压过敏儿,也要给宁家的那个五万聘礼。
如果林如海知道了她派人去查,还要这样行事……
她正是想到这里,才觉得气血翻涌,眼前发黑,吐出一口血,就不知人事到了现在。
可林如海续弦的人选是敏儿自己定的。
敏儿信中还说,是她逼着宁家的丫头答应的,那丫头本不愿意。林如海也是不愿意的。
她本来信不过,以为是宁家丫头使计,或是林如海见异思迁,早与宁家丫头有了不妥。但琏儿和凤丫头去了一趟,都说宁家丫头行得正坐得端,与林如海几个月也不见一面。
林如海又将婚事拖到八月才办,她早就不该疑心了。
去年她也不该让琏儿和凤丫头过去,白白伤了两家的情分。
可若不是他们亲口告诉她,她也不会信了。
贾母艰难地伸出手,抚着林黛玉眼下的红肿,笑道:“昨儿吓着你了罢?”
林黛玉落泪道:“不单是我,姊妹们和宝二哥都……”她问:“究竟是因为什么,害您病得这样?”
贾母笑道:“人老了,总有几件难对人说的事,都过去了。你小孩儿家不用管这些。”
林黛玉拉着贾母的手,哽咽着说:“方才我见宝二哥也来了。老太太要不要也见见姊妹们?我安了心,也让姊妹们安心些。”
贾母笑道:“说到宝玉,倒让我想起一件事。玉儿,你宁太太家里有一位小舅舅,是不是?从小跟着你父亲读书的,只比宝玉大四岁。”
林黛玉垂下了正在拭泪的另一只手。
她低了头,抿唇道:“太太管家甚严,我一向只和小姨在一处,不大见小舅舅。就是从前在学里,也不过各念各的书。”
贾母闻言,不由心中大叹。
玉儿是在替林家和宁家防着贾家。
敏儿说,宁家丫头和玉儿有如母女。若不是这样,玉儿也不会看宁家比贾家还重了。
她笑问:“你琏二哥说,你宁家舅舅在读书上极有天分,与你珠大哥当日差不多,你觉得他这话可实不实?”
林黛玉道:“珠大哥十四岁就进了学,小舅舅才十二岁,未曾下过场,我也说不准将来怎么样。”
外孙女聪明灵透,虽还不知这“宁安硕”的脾气性格到底怎么样,贾母也不想再多绕圈子,伤外孙女的心了。
她便笑道:“是我昨夜想到了你外祖父。我这些儿子孙子里,只有宝玉一个像你外祖父的,偏他天生这么一种古怪的脾气,又不好读书,因我宝爱他,你二舅舅、二舅母没了你珠大哥,也不好管他,纵得他成日胡闹,都这么大了,竟还没正经上过学。”
林黛玉早料到有这话,此时便只管听着。
贾母笑问:“我想着,咱们家这些亲戚里,只有你父亲最为才高,是探花出身,他又教出来了好学生。宝玉虽会胡闹,在他姑父面前,想来也只有听话的份儿。再有一个年岁差不多,又更出息的叔叔比着,他就更知道好歹了。他出去几年,长些见识,说不定也就把那些毛病儿都改了。我有心想把宝玉送去给你父亲教导,又怕给你宁太太添麻烦。”
她握住林黛玉的手:“我知道,你和你宁太太极好,少不得请你给你宁太太写封信,先问了她那里方便不方便,才好打发宝玉过去。若我直接问你父亲,倒似逼迫似的。”
林黛玉来不及深想,只觉得这事不能是她去问太太,便起身道:“老太太虽然尊重我太太,可太太已经和父亲成婚,如今是一家人了,自然是人家说的‘夫唱妇相随’,若只问太太,不问我父亲,我觉得倒更不好。不如我还是我给父亲写信问罢?”
这样就算家里不想让宝玉去,也是爹爹不想,不关太太的事。
爹爹和太太成婚不易,何必为了这些事让家里不安宁。
贾母忍不住叹了一声,才道:“也好。”
看林黛玉站在地上,是坐也不敢坐,哭也不敢哭了,贾母又心疼,忙让鸳鸯把她拉回来,笑道:“你只管先写着信,倒不急着送去,我看你二舅母也未必能舍得宝玉呢。”
林黛玉满心愧疚,眼泪簌簌落了下来,忍住抽泣说:“我……我见兰儿也大了,大嫂子教他的书,他竟都记得,不若也一起问了罢?”
若爹爹和太太愿意贾家的人去,想来也不多兰儿一个。若不愿意,问的人多,爹爹和太太也好相拒。
贾母一晃神:“珠儿都走了三四年了……”
这时,外面贾琏请示:“老太太,您已经醒了有一刻了,还是请王太医来给您诊脉罢。”
林黛玉忙道:“都是我耽误了。”
贾母笑道:“是我留你说话,并不是你耽误我。好了,你去罢。鸳鸯,送你林姑娘出去了,再让太医来。”
老太太已醒,太医诊断只要好生将养几个月便无事了,贾家众人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面上总是欢天喜地,要一个个排了班,给老太太侍疾。
贾母却不令这些儿孙们服侍,让他们各自回去,只照常每天来请安就是。
连贾宝玉和孙女们,她都撵去学堂上学,不许贾宝玉再借口逃学了。
老太太病还没好,贾宝玉不敢不听,只好每天去学堂点卯应付了事。
左右先生也不敢管他。
贾赦、贾政等虽还记得是赖大媳妇见了老太太,老太太才有这一病,怎奈老太太不许他们查,也不许问,他们也只得算了。
但私下里,有不少人都打听着了,老太太病的那一日,赖大的女婿才从南边回来。
贾家的祖籍金陵在南边,还有一门亲家林家现下在扬州,不知这两处地方到底出了什么事。
不过,贾赦只图书画酒色,奢靡高乐不了。
邢夫人早对贾母不满,手里没权没人,吝惜银钱,也懒得管。
贾政不擅俗物。
王夫人有心打探清楚,偏偏才无比清楚地知道二房离不得贾母,不愿对赖家动手,怕得罪了贾母,只得罢了。
贾珍虽是族长,却已隔了房,近日又忙着给贾蓉娶妻,也无心管。
尤氏是续弦,不好管,更怕管了有事。
贾琏虽也猜着了,到底没有实证,又有一个平儿吊着他,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得去得罪老太太做什么,便也不管。
李纨更是连管这个的心思都没起过。
因此不过两三日的功夫,竟已无人在意这事了。
王熙凤虽深知其情,也只当不知道。
唯有林黛玉一个,一时深觉外祖母此病有她的一份,一时又觉得是外祖母先对林家和太太出的手,她身为林家女儿,太太对她又有抚养之恩,她理当和家里说。
况且若她没告诉家里,她是大概知道太太有多少财产的,万一太太的嫁妆真的比娘的多,岂不是她对不起娘么?
一日,又有林家的人送了信,并带了宁安华、林如海、宁安青给她准备的东西礼物过来。
她见太太给她备下了多少贴心的东西,光打赏下人的荷包就有上百个,不禁想起来,去年她才离家上京时,她分给这里的姊妹们,并打赏丫头们的纸笔、手串、戒指、荷包等物,也是太太给她准备的。
她再看,还有太太亲手做的一身衣裳和一双鞋袜,信里说让丫头们给她改合身了再穿。
——她知道自宁家外祖父、外祖母去后,太太几乎不做针线,连小舅舅和小姨都没得过太太亲手做的东西了。
太太信中还笑言,也就今年给她做一身衣裳了,让她以后别恼她懒,连她爹爹也只有鞋袜,没有衣裳呢。
她学了一年针线裁剪,知道从里到外做一身这么精致的衣裳要花多少时间。
还有宁家一个厨娘做的点心的方子,是她从前最爱吃的。
太太给她准备了一匣金银锞子,让她只管拿钱,让这里的厨房给做,说知道她懂事,但千万别委屈了自己,该花就得花。
林黛玉亲手抱着装金银锞子的匣子,和去年林如海给她的钱放在了一起。
她换上新衣服新鞋袜,都略大一点儿。
但再过三五个月,想来就正合适了。
她照着西洋穿衣镜,摸着衣服上绣得栩栩如生的芙蓉,想到了她上次穿娘亲手做的衣服,还是在她周岁的时候。
后来娘就怀了弟弟。
听丫头们说,娘怀得艰难,再也没有动过针线了。
太太对她和亲娘一样……比亲娘照顾她的时间都多,她有什么恼太太的?
林黛玉把她拆了缝、缝了拆足有三个月,还远不如身上衣服精致的荷包装了起来,又把按贾母之意写的信也一起装进匣子里。
林家来的人回去了。
正值秋冬交接之际,她一时不察,染了风寒,病倒在床上。
她来贾家一年,还是第一次生病,王熙凤忙请太医来给她诊治调理,却直调理到了十月底,她方渐渐地好了。
林黛玉的回信和回礼还在路上,扬州已经入了冬。
那日之后,第二日起床,林如海就郑重写了个请罪折子,详细说明他与宁安华的婚姻情况,快马送回京中,接着便比从前还忙两三倍地转了起来。
而宁安华让人放出去她实际有十几万嫁妆的风声,连着参加了几场宴,戴了几件家传的好首饰,说了几回林家的家谱,又请几波太太来御史衙门看她嫁妆里摆在外头的家具、摆设之类,扬州城中再传的,就是她与林如海同出一源,表兄表妹,终成眷属,是姻缘天定,十分相配的话了。
她低调了多年,稍微炫耀几番,看到别人或是惊叹或是羡慕的眼神,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不过她不会沉迷于炫富就是了。
林如海给她的五千银子,她拿出两千四百两的预算办事,余下两千六,都收到了她的私房里。
这日晚饭后,将到三更,她正在灯下筹划“善事”,林如海回来,自己换了衣裳梳洗过,颇为愧疚地握住她的手,说:“三日后,我要出门两个月,年前回来,只能留你自己在家了。”
宁安华笑道:“表哥只管去,家里有我无妨。”
她说着,让林如海坐,替他解开头发,通过一遍。
林如海也替她摘下了发间的碧玉簪和耳上的明珠坠子。
离家在即,林如海思及两月都不能回来陪她睡觉……近日他也总是三更才回,回来说不了几句话就睡下了,现下两人躺在床上,他不等她抱住他的手臂,便试探着摸向她的肩头。
但他搂住了她,却不能再进一步。
她还从没这样过,林如海忙问:“妹妹是不是生我的气了?”
宁安华微笑,拉住他的手,放在了她的小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