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贞观云记 > 第87章 议东征「三」

第87章 议东征「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十七章

    杨广踱步到窗口的位置,忽然一阵劲风吹起了厚重的帘幕,也将灯台吹落到地上发出一阵轻响。

    他扭头看过去的时候,借着窗口洒进来的阳光,隐隐见到一个身影站在黑暗里,立时喝道:“是谁?”

    “回陛下,是奴才。”木乙捧着一盘子珍珠,从阴暗里走出来。

    “是你?怎么会是你?”杨广诧异的问道,忽然想起了什么,怒道:“你在这里多久了?”

    “回陛下,奴才刚刚过来,”木乙回道,“皇后娘娘为了感谢佛子,赐下一盘珍珠,奴才奉命去库里取了珍珠,再回甘露殿的时候,佛子已经走了。”

    “奴才想着交给唐国公也是一样,就跑去了殿内省,但唐国公也离开了,没有陛下的旨意,奴才也不能出宫,因此只能来找陛下了。”

    杨广的脸色缓和,仍怀疑的问道:“李渊他早就离开了,你这珍珠取了这么长的时间?”

    “回陛下,这珍珠大小不一,奴才挑了好久,才凑齐的数目,以至于最后耽误了时间。”

    杨广看了看盘子里的珍珠,果然是大小一致的,也就放下疑心。这就是杨广,他从来都是想当然,也不仔细想想,若是连贡品的珍珠,都要木乙这个内宫总管亲自挑选,他的内廷少府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魏六!”杨广叫道。

    “奴才在!”魏六在杨广呼喊的时候,就已经现身,见到是木乙,才没有过来,此时听到唤他,立时来到杨广的身边。

    “今天宫门谁当值?”

    “回陛下,是右武卫迟正志和左武卫柴绍。”

    柴绍?正好,杨广吩咐道:“魏六,你将这珍珠给柴绍送过去,说是皇后因为感激,赏赐给佛子的。”

    魏六正要领命,却听木乙说道:“启禀陛下,奴才不敢劳魏长秋,还是奴才自己送过去吧!这样对皇后娘娘可以交待。”

    按宫禁,为了防止皇宫的秘闻外传,内宫总管是不能与武卫将军有接触的,但木乙本来是伺候西梁末帝萧琮的宦官,后来萧后嫁给杨广,萧琮身为兄长派木乙送贺礼,萧后就把将木乙留了下来,并且成长为她的心腹,算起来也有快三十年了,所以杨广也没有多疑,摆了摆手让他去了。

    木乙离开,魏六的眼睛却眯了起来,盯着他的身影看了好半天。

    杨广走回龙案前坐下,向魏六问道:“玉珂到唐国公府了吗?”

    “回陛下,王贵妃因为这件事正在甘露殿等候陛下,她想明日宣招唐国公入宫。”

    “什么事?”杨广皱眉。

    “回陛下,王贵妃与恒阳公主感情很深,她担心公主去了唐国公府会受委屈,所以想当面叮嘱唐国公几句,再将公主亲手交给他。”

    “多此一举,朕的女儿,李渊他敢欺负。”杨广先是不满的说了一句,想了想,又道:“那你现在就去告诉她,朕同意了。”

    “奴才领命。”魏六躬身退下。

    杨广在龙案上铺开一张纸,在上面写下四个城市的名字,长安,洛阳,晋阳,江都。

    然后在江都的下面写了长孙敞,陈棱,张镇周,在洛阳下面写了韦津、段达、皇甫无逸,在晋阳下面,写了独孤楷,尧君素,王威,但在长安的下面却迟迟没有动笔……

    杨广已经在考虑自己亲征高句丽之后,留守四都的官员,江都留守长孙敞,他是十分放心的,有陈棱,张镇周辅佐,不会出乱子,洛阳的韦津是韦孝宽的儿子,官职是民部尚书,两朝老臣,也能镇的住东都……

    晋阳北都方面,独孤楷是他最信任的近卫将军独孤盛的哥哥,虽然老迈了,但有尧君素和王威辅佐也应该没什么问题。

    只有京都长安,他迟疑不决,本来卫玄是最好的人选,但他有一项重要的计划要实施,准备带着卫玄一起去涿郡,所以就没有合适的人选了,辅佐的人选到是不用思量,阴世师和屈突通,但这个留守的位置,既要身世资历镇得住,还要对自己忠心耿耿,至少不会造反——

    他的眼前出现两张面孔,元寿,韦云起,这两个人无论影响力,还是能力,都能胜任这个职位。

    元寿的资历没有问题,太府卿,左卫大将军,但他是西魏的留传下的皇室血脉,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可是在关陇系贵族里还有很深的影响力,朕不怎么信任他。

    韦云起为人正直,不结朋党,甚至连韦家自己的人,也不怎么走动,一心要做孤臣,朕是信得过他的,但是韦家现在势力有大了,韦云起不会造反,不代表韦家的其他人不会,到那时,他会怎么选择,就不好说了。

    万一有事,长安是关中核心,关隘遍布,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想平叛都难,当初宇文泰就凭借这块土地,稳住根基,发展壮大的,朕不能掉以轻心,要仔细斟酌这个人选。

    王德报了一摞奏折进来,轻轻放在龙案之上,杨广的目光倏然盯过来,他惊异的问道:“这么多?”

    “回陛下,这只是吏部的,其他的还没有送过来。”

    杨广拿起一本,窦进的,骑马摔伤了,要辞官。再拿起一本,窦逵的,身染肺痨,请求辞官,窦琮,腰上长了火疖子,请求辞官……

    “窦抗——你个混蛋!”杨广咬牙切齿的骂道,把龙案上的奏折全部甩飞。

    眼前仿佛出现窦抗那张脸孔,玩世不恭的对他说:陛下,你不让我捣乱,我就不捣乱,官职都还给你,这下你就不用担心窦家捣乱了吧!

    他气得站起来,来回在殿内疾步走着。

    杨广表面很愤怒,但内心却知道,这步棋窦抗走的很高明,窦家都断臂求生了,朕当然也不能赶尽杀绝,再降下任何惩罚,都会立刻引起整个关陇集团的不安,搞不好就会出现更多的辞呈,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都懂——

    地上散落的奏折被吹进来的风,刮得飘来飘去,王德正在指挥两名小宦官收拾……

    杨广陡然止步,脑海灵光一动,窦抗?这家伙不正是长安留守的最好人选吗?

    他是绝不会造反的,而且朕要将长安交给他,也肯定是安然无事的,窦抗不会为窦家惹下祸事,而且这家伙的影响力也足够大,镇得住长安城里的所有勋贵……哼,你想躲清闲,朕偏偏不让你躲。

    可——窦抗,这个老东西从来不让朕省心,他一旦成为长安留守了,朕的这群长安官员,就等着天天被他折腾吧!搞不好就有被他找借口宰了的……

    还需要一个人能制约到窦抗,但又不能是李子雄那样的,否则就不是制约,而是天天干仗了——那合适的人选就是元寿了。

    “封德彝!”杨广说道:“给朕拟旨,窦抗任长安留守,太府卿元寿进内史令,留长安辅佐代王杨侑。”

    “陛下,窦抗白身担任长安留守吗?”封德彝问道。

    “对!就是白身。”杨广肯定道,又一指王德递上来的奏折,说道:“把这些辞职的折子也都准了。”

    封德彝怔了一下,然后匆匆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