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 第13章 又成了穷光蛋

第13章 又成了穷光蛋

作者:端木赐一心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身材微胖,气宇轩昂,应该是个文人。

    他身边站着两个人,一个是留着山羊胡子瘦瘦的男子,年龄有五十多岁,眼神捉摸不定,认真的打量着赵贤。

    还有一个是年轻人,二十岁左右,他左手托着右手胳臂,眉头微皱,似乎是受伤了。

    “几位何事?”

    见说话的男子彬彬有礼,赵贤语气也客气了几分。

    “在下沈勇,徽州府客商,此次外出经商,路遇匪徒,抢走马车和盘缠,现已身无分文。

    我等行之半日,方来此地,不知仁兄可有银两相借,以解燃眉之急,日后必当重谢。”

    原来是做生意的老板遇到土匪,不仅抢走了马车,还抢走了随身的钱财,逃难到此。

    看样子他们是多次求助无果,才找上了自己这个穷秀才,自己理应该帮他们一下。

    可自己身上只有一两银子,是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月底还有二十两的外债要还,自己还得抓紧时间赚钱。

    男子见赵贤面露难色,知道他是穷书生一个,不免有点失望。

    “打扰了,我等再想别的办法。”男子说完,便转过身来,带着两人离去。

    还是帮助他们一下吧,自己的外债是二十两,无论有没有身上这一两银子,他都要努力挣钱,眼下几人落难,自己应该出手相助。

    “几位稍等,我身上没有带多少钱,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到你们,你们需要多少钱?”

    男子一喜,赶紧转过身来。

    “我等只需要一点盘缠,一两碎银足矣。”

    赵贤头大了,这家伙好像知道自己身上有一两银子,也罢,就给他们吧。

    他从身上掏出一个小布包,一层层打开,最后露出一两银子。

    “我身上只有这一两银子,你们拿好。”说完就将银子递给男子。

    这是赵贤用一千枚铜板从系统里换出来的银子,成色非常好,不像市面上流通的银子,颜色发暗,还布满了咬痕。

    男子看着手中的一两银子,这个银锭应该没有流通过,一直随身携带的,才保管得这么好,像是一个艺术品。

    “请问仁兄尊姓大名,日后好奉还这笔盘缠。”男子拱手致谢。

    “水仙村秀才赵贤,区区银两,不必当真,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赵贤说完便转身离去。

    男子看着赵贤离去的方向,赞许的点了点头,对旁边留着山羊胡子的人说:

    “没想到这个人还是一个秀才,师爷,记下这个人的名字。”

    “遵命,老爷。”

    赵贤边走边想,刚才那几个人不像商人,但又看不出他们是什么人,为何落难到此。

    刚才身上还有一两银子,这下又成了穷光蛋,他要赶紧回去收购一些地菇,换些铜板,然后在系统里购买一些需要的东西。

    他花了四文钱买了两个篮子,就来到了镇口,发现刘二愣的牛车还在那里。

    牛车上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了,见赵贤上车,对他都非常客气,有个汉子还找了一个凳子递过来。

    刘二愣见上车的人差不多了,便吆喝了一声,老牛便迈开蹄子,拉动牛车离开镇口。

    “秀才,你制作的水车太好用了,昨天天黑之前,那条沟渠就清理好了。

    许多人连夜车水,点了火把,好不热闹。”一个汉子见到赵贤就嚷开了。

    “可不是吗,今天早晨天还没有亮,许多人就过去车水,里正也过去了。

    村里有一百多户人家,两千多亩田地,其中水稻田有一半,一部水车肯定是不够使用,里正想做几部水车。”

    听到这里赵贤有点欣慰,他制造出来的水车为村里解决灌溉问题,受到村里的人喜爱,这是好事,像这样的事他乐于奉献。

    牛车上的气氛非常活跃,一行人说说笑笑,很快就来到了村口,众人纷纷跳下牛车。

    赵贤没有回家,而是提着篮子来到堤坝边草地上。

    老远他就看到许多人在草地上采摘地菇,估计有三四十人。

    如果今天的地菇足够多,他应该能赚不少铜板。

    他将身上的铜板全部买了馒头,一共有四十多个,根据他经验,这些馒头应该足够了。

    不够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了铜板,馒头就有的是,再多的地菇也能收购过来。

    摘地菇的人终于盼到秀才来了,秀才手中提着篮子,篮子里有不少的馒头。

    众人纷纷向他涌来,看着她们采摘的地菇,赵贤不免有点失望。

    不知是天气的原因,还是人多的缘故,她们采摘的地菇非常少,有的只有几两,采摘最多的也不会超过半斤。

    而且这些地菇基本上都干瘪了,不知道系统里要不要这种品相的地菇。

    看着他们渴望的眼神,赵贤决定先将这些地菇收下再说,甭管他们采了多少,都换一个馒头。

    众人一阵惊喜,他们将地菇倒进了赵贤的篮子里,拿到了馒头,兴冲冲的离开了。

    他提起篮子,抓了一把已经发干的地菇认真的打量起来。

    【三级干地菇,一百二十文一斤,是否售卖。】

    赵贤一阵惊喜,地菇晒干了,价格更高,想想这也很正常,地菇虽然干瘪了,但还有一定的水份。

    如果干透了,应该是一级干地菇,价格应该更高。

    想到这里,他赶忙对离去的人说:

    “你们将地菇晒干后先放着,月底一并卖给我,到时候一斤干地菇换十个馒头。”

    众人先是一愣,随经一阵惊喜,干地菇能换更多的馒头,回头叫家里人都来采,几斤干地菇就几十个馒头。

    就在赵贤将要售卖地菇时,就看到小妹赵玲玲站在自己的身边,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像是不认识似的。

    她手中提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一点地菇。

    “玲玲,你怎么也在这里采地菇。”

    “哥,我听说地菇能换馒头,也就过来采摘,刚才她们说是哥哥用馒头换地菇,我还不信呢,没想到是真的。”

    “是啊,镇里一个饭店需要地菇,我是帮饭店换的,你先回去吧,我先将这些收来地菇送走,马上也就回家去。”

    赵贤说完,将手中还剩下的几个馒头放进妹妹的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