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海阔凭鱼跃 > 第三十章 如畏虎王庆烦忧

第三十章 如畏虎王庆烦忧

作者:晴空流星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湖北房州,王庆的顺天王府。

    窗外的雨已经浠浠沥沥的下了两天,却始终没有要见晴的样子,院子里的几棵芭蕉经过彻底的雨水冲刷显得很清新的样子,虽然有几个花瓣已经凋落了。从这个窗口望出去,王宫内外依然是一片绿色,一条条的柳梢从树上悬垂下来,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浓浓的春意中四周寂寥无声,只听得滴水檐下发出滴答滴答的雨声。这份宁静的氛围十分的难得,想那人间天堂的杭州也不过如此吧。

    王庆负着手在窗前伫立,脑海中回现起去年与方腊在西湖边的西泠山会盟的情形。如今自己已经按照盟约称了顺天王,而那方腊却更出格的自称正武皇帝,这曾经让自己的手下一度十分气愤,提议自己也在适当的时候进皇帝位,但是自己拒绝了,因为这个王或者皇帝并不是自己想当就可以真的当下去的。自己的实力与方腊真的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地盘到人数,这些问题是急不得的。王庆很信服前年遇到的一个术士跟他讲的一句话:镀的金终究是会被磨光的。他自己最相信的是实力,没有实力为基础,他的野心就不可能真正的实现,所以他要全力以赴地狂征暴敛,要四面出击的扩大地盘,要在大宋王朝调集全国兵马来围剿自己之前把实力做大,要在方腊真正取得绝对性的优势之前就把他压倒。他呆呆地望着那如纱的雨雾,心里祈祷着从襄阳前线能够传来他盼望的好消息,他觉得今天应该传来好消息。

    三个多月前,王庆把自己最信任的司马琳派到神农山守老巢,自己把剩下的力量孤注一掷地攻打襄阳。熟读《三国志》的王庆十分重视自己现在所盘踞的荆襄九郡,可是没有襄阳这个盘局就太不完美了。襄阳城向来是中南重镇,虽然他知道襄阳城墙高大坚固,不容易攻破,但一旦拿下来不但彻底阻断南北交通,而且可以作为理想的王都,毕竟房州是个小地方,比起方腊占据的苏州、杭州都显得太过寒酸。三个月来,王庆把三分之二的兵力投了上去,如果不是先后有三股官军陆续来增援的话,凭城中那不到两万的守军是无法保住这座名城的。五日前,前线传来消息,说已经将来犯的湖南兵马防御使率领的三万官军击溃,城中守军的士气十分低落,襄阳已经指日可待。他每天都在期待,期待着前方传来的捷报。

    果然,殿外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大概是值殿的王官带着信使过来了吧。王庆离开窗口,转身回到镏金的王座,他要以平静的模样听手下报捷,然后不在意的挥挥手,让他们知道自己对这样的小胜利并不特别在意,自己希望的是坐到东京汴梁的龙椅上去。

    可惜信使带来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值班的王官让信使在殿门外跪倒等候,自己捧着前方来的紧急军情奔进殿来,在王座前跪倒启奏说是襄阳前线的急件。王庆挥挥手,王座后面的一个亲信侍卫上前接过信件展开,见没有什么异样,便恭恭敬敬地呈放在王庆眼前的御案上。王庆只看了两眼就觉得脑子嗡的一下,顿时发作起来。原来这封来自前线的军情急报就是在襄阳三百里外发现了梁山的大军正向着襄阳快速挺进!

    对于梁山,王庆近来的耳朵里可是全灌满了,作为天下四大绿林之一,虽然他们人数不是最多,地盘不是最大,但是实力绝对不能让人小看,山东、河北一带早就成了他们的自留地,就是长安府、大名府这般的名城也敢去骚扰,连自己地盘上的江州这样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曾经被他们搅得天翻地覆。打倭寇、退辽兵更是让梁山的名声鹊起,更何况这样一支兵强马壮的队伍居然主动要求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摇身一变成了什么威盛军!要知道历来这种接受招安的绿林部队从来都是会马上调转枪头打击原来的弟兄的,而且下手比官军还要凶狠!

    王庆更恼怒的是,梁山人马不去打离他们近的田虎,居然千里迢迢地来打自己了,自己手下的斥候居然到敌军离着不过三百里才发现他们的行踪。三百里,顶多四五天的时间他们就会杀到襄阳城下,自己夺取襄阳的计划难道就要到此结束了吗?

    信使哆嗦着禀报说,梁山人马全部都是骑兵,行动速度很快,而且周围撒了许多的护卫队,所以己方的斥候根本不能进到对方的近处查看虚实,所以还不清楚对方具体有多少人马,只是估计大约有几万之众。王庆闻听,更觉得乌云已经将荆襄九郡的上空全部笼罩住了,他知道自己不能过分责怪那些斥候,本来自己的骑兵就很有限,加上近来连续几个月的战斗,剩下的斥候数量已经很有限了,所以不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发现来犯的敌军也在清理之中,但是梁山来的居然几万人全部都是骑兵,这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接受。他吩咐手下立刻将在房州的将领全部叫来商议,同时命令信使立刻前往襄阳,命令那里的部队全力以赴,争取在梁山人马与城中的守军汇合之前拿下城池,不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王庆的斥候说的没错,威盛军现在全部是骑兵,其实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骑兵。为了增强部队的机动性,几年前,宋江就派人四处搜罗战马,一方面从各地的市场上高价收购,一方面让皇甫端、曹正、段景住等人在梁山以及各地设了几个大马场,大量繁殖培育马匹,所以等梁山人马裁撤的时候,留下的部队有三万,而坐骑却高达四万!在卢俊义等人的策划下,梁山的步兵也每人配上了一匹马,虽然有些并不适合冲锋陷阵,但是行军速度却得以大大提高了,而部分重骑兵都配了两匹马,这样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外依然可以保证部队良好的战斗力。

    前天在离襄阳只有二百多里的时候才遇到王庆的侦骑,这让大家十分感慨:王庆的手下也太大意了吧!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两天时间大军就可以赶到襄阳城下,王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时间来组织有效的防御了。从抓到的王庆军斥候的口中得知,现在聚集在襄阳城下的敌人大约有四万多人,全部是王庆军的主力。这样看来自己前几天给大家商议的计划可以实施了。

    来的一路上大家就王庆军的实力和部署进行了大量的讨论,最后普遍的观点是王庆军虽然数量比威盛军人马多,但是作战能力,尤其是机动能力比起威盛军却是大大的不如,因此梁山人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对方扰乱、拖垮。由于王庆的主力集中在襄阳城下,而襄阳虽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守军人数已经不多了,但是对城下的王庆军仍然是很大的威胁,使得他们不能全力的对付远道而来的威盛军。此外随着梁山人马的到来,王庆很有可能把各地的留守兵力再调动到襄阳方向,这样本来就薄弱的其他各地的防守必将更加不堪一击。所以大家商量的计划就是把王庆的主力都牵制到襄阳城下,再分兵袭扰其他城市,动摇他的军心,等他军心涣散,人心浮动的时候,寻找对手兵力调动的间隙各个击破!

    在离着襄阳还有一百五十里的一个小镇,威盛军做了一次重新编组:关胜的左厢和秦明的中厢各用一个骑兵军换下了董平右厢的步兵军,使得右厢变成了两个重骑兵军、一个轻骑兵军、一个轻乘马步兵军和一个拥有十辆炮车、五百射手的射手营。

    宋江把董平请到临时设立的中军帐,指着荆襄的地图对他说:“襄阳是荆襄的北翼,荆州是南翼,房州在西,中间的这一片相当重要,”手指点了点当阳、远安两个县城:“如果你们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这一地区,实际上就阻断了王庆军的南北联系,同时威胁到王庆所在的房州的侧后,王庆的襄阳大军必然寝食不安,正好给我们机会。”

    董平兴奋地说:“哥哥放心,没有问题,五天之内我一定让王庆坐卧不宁。”宋江拍拍他的肩膀说:“要记住,你这次去不仅是打仗。打下城市很重要,守住城市也很重要,赢得当地的民心,扩大我们的队伍则更加重要!我们现在只有三万精兵,打仗够了,巩固根本就大大不够,所以要努力发展当地人起来,参加我们的队伍,负责当地的事务。”

    顿了一下他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我们招安后的首次出征。虽然我给朝廷的奏折上说得信誓旦旦,但实际上各方面的难度都不小。包括后勤给养,只怕不能过于指望朝廷的拨付,所以我们要先稳定住一块地区,从那里获得足够的给养。但是还不能象王庆那样为了自己扩张势力,就从老百姓手里狂征暴敛,这样老百姓就不会我们了,也违背了我们替天行道的宗旨,所以你要多动脑筋的。”

    董平面有难色:“哥哥,这个我可不在行啊。”“你看看人家张清,现在是能文能武,独当一面。我只是让你短时间应付一下嘛!”“那….我试试吧。”宋江见他的样子,心里有些不是很放心:“这样吧,我调几个人给你,恩,史进、朱仝、杨林、马粼,你意下如何?”董平眨眨眼,本来应该满足了,见宋江的表情,心想再要两个估计大哥也会给的:“哥哥再把林教头、王英夫妇也给我如何?”宋江看他贪心的模样,有些好气:“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现在弟兄们大都下到各团了,我手中可以调动的人本来就少,你还想得寸进尺啊?好了好了,把王英夫妻给你,林冲可得给我留下。”

    等董平的人马连夜离去后,宋江把主力中的头领召集起来开了个会:“大家都知道,此番作战非同小可,不能败只能胜,而且要大胜、完胜。朝廷委派的兵马总管符大人还没有到任,咱们连推卸责任的机会都没有。倘若败了,那些敌视我们的官员们用唾沫就能把我们淹死,我们这支队伍只有被朝廷肢解这一条路!这次我们长途跋涉而来,有许多不利之处,尤其是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到了襄阳城下大家一定要听从将令,不得擅自行动。我计划着先跟王庆的人马耗上几天,等董平那里得了手再……”会后各头领各自回营,带领手下上马前进,关胜的左厢在前,秦明的中厢在后,宋江带着直属队的人员在两厢之间,两万多人的骑兵大军象一条洪流直指军事重镇——襄阳。

    李山彤是王庆的结拜兄弟之一,眼下聚集在襄阳四万多人马都归他调遣。两个多月前,他奉命来襄阳取代前期攻城不利的二哥张奇,到襄阳之后,他带领着四万人马先后对襄阳发动了二十多次攻击,虽然没有马上得手,但那主要是因为官军陆续从南、北、东三个方向调来了援军,这些援军从八千到两万人不等,与李山彤们打了几架,结果都被打跑了,死伤不少,同时王庆军也有不小的伤亡,加上攻城的伤亡一共有一万三四千人。虽然后来王庆派了两万援军前来助阵,但现在的兵力不过四万五千人的样子。

    这四万多人是顺天军的主力,李山彤深感肩上胆子的沉重,很担心如果自己再不能尽快攻破襄阳,就会步前任的后尘,从而失去王庆的信任。他一面要求王庆再给他派援兵,一面把部队分成南北两路,分头攻打。好在现在城中守军只剩一万人左右,外围官军似乎也短时间内也凑不出新的人马来解围,所以这样分兵的危险看上去也不大。可是从前天开始,一拨又一拨的斥候回来报告,说一支新的官军援兵正在迅速*近,就是原来的水泊梁山的人马,他们具体的人数一时难以查清,但可以肯定的是行动十分迅速,因为全军都是骑兵!

    李山彤感到十分震惊,一方面他深知梁山人马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吃惊于对方怎么会全都是骑兵呢?宋朝开国以来,因为传统的北方牧马之地就被番邦所占据,所以马匹一直十分缺乏,就连皇帝的御林军以及在西北两面戍边的蕃军也基本都是步兵,大家也都早已习惯了这一现状,训练和作战都是按照步兵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这时出来一支精锐骑兵,只怕大多数的将士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应付了。

    王庆的二十八宿现在襄阳城下的有十二人,李山彤一面派信使飞奏顺天王王庆,一面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商议,最后大家的共同意见就是:把襄阳的所有兵力抱成一个团,让梁山的人马无从下手;之后等待大王派来的援军,前后夹击,不给梁山那帮背叛绿林的家伙以翻身的机会,要一举全歼,替江湖除了这一害!孰不知,他们这个看似稳妥,实际保守的对策给了梁山军一个最好的机会。

    几天过去了,梁山的几万大军在离襄阳不到二十里左右的地方扎下了营盘,但却没有象李山彤们想象的那样主动前来攻击,好象是在等些什么。很快答案就出来了:从各地陆续传来了许多惊人的消息,梁山军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当阳、远安和彝陵,荆门也遭到攻击,形势堪危!大王从西面和南面发来的两支援军都在半路上遭到伏击,损失惨重,近期看来是不会有其他的援军前来了!襄阳军的粮道已经被梁山军所截断,军中存粮支撑不了几天了!李山彤很是奇怪:梁山军分明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自己早就派出所有的斥候日夜监视对方的行动,始终没有见对方营中有大队人马离去,哪里来的梁山军去袭击的当阳、荆门呢?

    ()

    http://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