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海阔凭鱼跃 > 第三十一章 威盛军初战告捷

第三十一章 威盛军初战告捷

作者:晴空流星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董平的右厢一万余人已经全部换成骑兵,奉命插到王庆的腹地给他重重的一击!

    右厢连夜与大队分开之后,董平在马上与史进、朱仝、徐宁简单的商量了一下:根据情报,荆门有守军八千,当阳、远安、彝陵大约各有两三千人。商量之后,大家决定分头行动,由徐宁带一个轻骑兵军攻击远安,史进带一个轻骑兵军攻击当阳,董平、朱仝带着剩下的队伍进攻荆门,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轻骑兵的速度优势,趁着对手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内给促不及防的王庆守军以突然的打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个骑兵军的两千五百人,就算不能一击得手也不至于吃什么亏。即使如此,原来素有莽撞脾气的董平还是在行事稳妥的朱仝多次劝诫下,开口嘱咐大家一定要小心行事,如果达不到奇袭的突然性就不要勉强,这第一仗一定要打好,万不可挫动部队的士气。大家在一个三叉路口分手,带着队伍奔向各地的目标。

    夜色中,史进带着轻骑兵们策马奔驰。一天两夜跑了将近五百五十里路,在第二天的四更天到达了当阳城下。这两年,史进主要在潼关一带打理在那里创办的庄园,原本就是史家村少主的他对于经营并不陌生,加上对当地的情形比较熟悉,轻车熟路的他虽然没有象泉州的张清那样让人刮目相看,但实际的业绩一点也不差,更重要的是在两年的独当一面的经历让他成熟了许多,无论在待人接物,还是在统筹兼顾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史进与以前的少庄主、少华山的大头领都不一样了,史大官人倒是真的很体贴。

    离城还有五六里路,史进就让骑兵们停下了脚步。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被城中守军察觉这几千战马的蹄声,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家在长途跋涉之后能尽快休息一下。让士兵把最近的一个村庄军军围住之后,他叫过军长摩云金翅欧鹏,让他安排好警戒之后,命大家抓紧休息,自己带了一个骑兵队,裹蹄衔枚,悄无声息地想当阳城摸过去。

    是夜乌云蔽月,朦胧中的当阳城一片寂静。这座因当年张飞单人独骑力阻百万曹兵,吓死夏侯杰,喝断当阳桥而让后人记住的千年古城中丝毫没有人察觉到一支大军已经开进到它的眼皮底下。到了城的北关,史进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停下,自己也下了马,一个人到前面观察情况。昔日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当阳城早就没有了那时的英姿,薄薄的晨雾中三丈多高的城墙仿佛也在宿睡中倦困了,一点也没有你争我夺的战争年代常有的凛凛杀气。站在离城门十几丈外的房檐下,借着暗夜的掩护,史进仔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这座城池,耳中不时传来城墙上有气无力的打更的声音。

    从上了梁山之后,史进真正经历了战火,几乎每一次战斗他都是冲杀在最前面,自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的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仿佛正是他想要的。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思却多少有了些变化,少时那些恃勇好斗的事情现在看来象是儿戏。看看家中白发鬓鬓的老母亲时常两眼垂泪的样子,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将更加沉重。史家是一脉单传,自己如果还少不更事的样子下去,只怕这一支血统就会结束在他的手里。评心而论,在山寨的时候,对于宋江的招安主张他一直持怀疑的态度——他希望招安之后大家都能有个好的归宿,但他也对朝廷上下的污七八糟很是失望,料想招安以后也未必真的有好果子吃。

    前年宋江安排他们几个人分头到各地开办庄园商号,他按照首领们的意见,没有回熟人很多的老家陕西,而是去了沧州附近的静海县,那里有大官人柴进原来留下的一大片产业。虽然柴进在梁山入伙之后,官府曾经按照上峰的要求来查封,但守在庄子里的老管家取出太祖赵匡胤赐予的丹书铁券抵挡了一下,梁山的暗线更是在县里上下打点。小小的八品知县哪里肯为了得罪赫赫有名的柴大官人而拒绝沉甸甸、明晃晃的金银,于是来了个阳奉阴违,只是在柴家庄的正门上贴了封条,既没有封锁其他的庄门,也没有驱逐庄子里的人,任由他们折腾。

    九纹龙史进带了白花蛇杨春、跳涧虎陈达两个老兄弟到了这里略加活动便盘下了柴家庄。有雄厚的启动资金做后盾,又有原来的柴家庄数百人等做铺垫,更有周边绿林人士的,他大展拳脚,很快就铺开了局面,为山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的钱财物资。一度时间,他自己对这个新的身份很是满意,难道做一个富有的土财主是他们史家必然的归宿?他娶了妻,生下了一个女儿,让原本一直愁眉不展的老母亲乐得整天咧着嘴笑,一心只盼着儿媳妇给自己再添一个大胖小子,为史家延续香火。

    史进也把自己的心事放下,在闲余的时间他读了许多书,把儿时省却的功课进行了恶补,也结交了不少当地的文儒名宿,知道了许多以前自己不知道或者是忽略了的事情。这些经历让他思考了很多,他觉得宋江哥哥别的事情对错不论,有一句话是不会有错的——“大家奋发图强,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不但自己会快乐,国家也会兴盛起来”。他也懂得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的道理。在生活中他开始修身养性,“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但知书达理的老母亲总是用爱惜的眼光夸奖他“长大成人,继承家风”,就连宋江等哥哥们每次见到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举止,都惊异地说他好象变了一个人。不过他知道,自己对梁山弟兄们的忠勇义气始终没有改变,他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他坚信,只要大家能够军结一心,就能战胜各种困难。包括这次南下湖北,大哥一句话,他立马撇下庄园和家庭跟随着出征。

    天色渐渐地发亮了,史进从思绪中清醒过来,趁着黎明前那反扑的一丝黑暗,他带着十几个人摸到城墙下面,贴着被露水打湿的墙砖慢慢*近城门。

    城墙上的守军丝毫没有察觉他们的到来,这些天来北边襄阳的战斗一直不死不活的,湖北路的官军没有办法解除襄阳的围困,李山彤那里也暂时没有精力攻进襄阳,大王那里一个劲的从各地催要新兵,前几日当阳已经抽调了两千多人,与其他地方抽调的人马一起增援襄阳,搞的现在这里只剩下两千多人。听说又有一支官军要到襄阳解围,大王也许还要再从这里抽兵吧,说不定就要轮到自己去了。唉,这年头老是打仗,从大王在房州称王开始就不停地在打仗,搞得这里的百姓一直不得安宁。为什么要打仗呢?也不知道大王是怎么想的。不管了,还是继续好好地睡个觉,如果到了襄阳前线,就不知道是否还能再这样平平安安的睡觉了!守军们嘟囔着,在清晨的微风中享受着回笼觉。

    一个小队长领着负责城门的士兵晃晃悠悠地来开城门,城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等着出城呢。听着门闩被移走,巨大的门扇吱吱哑哑地打开了,史进一挥手,等候多时的士兵们一起挥动着战刀冲了过去。守军万没有想到会有人大清早的就来偷袭城门,况且城上的弟兄也没有发什么警报啊,城门里的人全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目瞪口呆,直到一把把钢刀架到他们的脖子上,也没有人能发出一声喊叫。见史进控制了城门,在北关外埋伏的梁山轻骑蜂拥而出,没有人呐喊,只是在一片轰隆隆的马蹄声中向城门疾进。城墙上的守军终于被惊动,有人从垛口探出头去,望见卷尘而来,已经接近城门的骑兵,惊讶的大张着嘴,半晌才反应过来,转身扑到鸣警的铜锣前玩命地敲了起来。

    与史进相似,金枪手徐宁也是不辞辛苦地从京师赶来加入这至关重要的威盛军第一次出征的。徐宁攻克远安也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所不同的是,史进是趁夜兵临城下,清早夺关,而徐宁因为路途比史进更远,所以接近远安城的时候已经天色大亮,城门洞开了。

    徐宁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当他冲上离远安城东门还有两里地的一道土岭的时候,发现城上并没有什么戒备。他作了个手势,让队伍放慢速度并沿着土岭排成横排。等大家都在土坡后准备好,徐宁把几个将校叫到身边,把自己准备用最快速度冲进城去的计划跟大家一说,几个部下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听将军军令。”“好!”见大家士气高涨,徐宁也很高兴,自己毕竟有一年多时间在东京活动了,而今梁山军弟兄不但没有因为招安的巨变而出现思想上的分歧,而且因为前面的整编军纪更加严明了。万人一心,其利断金!徐宁让两个营先跟着自己冲锋,其余的人做后队,在战马上把跟随自己多年的金枪摘下来,白色的枪缨在空中一挥,一千战马马蹄飞扬,冲着毫无防备的城池急奔而去。

    ()

    http://

    <:"="_://"=""=""></:>